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

来源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ly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起,我国开始了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这十年的教育教学探索过程中,学校的德育模式不断发展,“从单一、片面、同一到多元、全面、丰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增强德育模式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纲要中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为先”的理念,尤其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并强调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在学科中滲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寓德育于教学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使“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无声”,潜移默化的成效。所以,积极开发课堂教学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三维目标”是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它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了重要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方法,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与此同时,在这十年中,我们也发现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将“德育为先”与学科内容真正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重点梳理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学科教学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中外交流不断加强,掌握一门外语是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英语教学在中专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一定的主客观原因,我国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致使中专的英语教学陷入了困境:常常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英语成绩十分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中专的英语教师在
数学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集具体、形象、抽象、精确于一身的一门科学,正是由它对立而统一的特点,数学应用势在必行地出现,数学建模这一铰链将纯数学与现实世界进行链接,将抽象的数学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早在上个世纪,数学建模、数学模型这一概念就被提出,作为一个重要形式和重要步骤矗立于数学历史中;20 世纪70 年代,数学建模和模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分支,一经提出即刻成为了数学界的热点话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且生动的载体,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美术课程,美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通过教师传授有关美术的知识,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艺术的表现实践,学习运用物质材料和手段塑造的一种静态的视觉。通过对美术的学习
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还有内在的德育功能.美育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感作为中介来进行德育是更加有效的方式,更能够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教育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立德树人需要以人为本,加强德育
绘本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是人类现代社会的产物。这种书籍的形式,是在人类对童年这种生命的认识更透彻以后诞生出来的。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小学阶段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是小学阶段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发达国家儿童首选的读物,在我国台湾,对绘本阅读的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对绘本的了解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近年来,
2010年,《人民文学》增设一个名为“非虚构”的新栏目,倡导“非作家、普通人,拿起笔来,写你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传记”,并在次年发起“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2011年,《智族GQ》推出非虚构写作基金支持计划;彼得·海斯勒两本非虚构作品《寻路中国》和《江城》的出版,更是受到中国读者的追捧;2012年,《人物》杂志改版,时任主编李海鹏将其定位为“我们唯一提供的就是非虚构故事”;2014年《南方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掌握较高的阅读能力以及灵活的阅读方法成为了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方式。较强的自主学习、快速的信息提取能力是社会未来所需人才的必备条件,而阅读正是实现这一切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次高考改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轮高考改革中不仅增加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学生情感的表达。并且在阅读速度、阅读分
会议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单一的文化发展成为过去,文化之间开始交流与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地域性特征,增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发展。多元文化的发展反映了社会转型中价值取向的变化,对于文化发展的不同意见展开交锋和争论,也导致文化发展的差异性不断增加。社会结构的变迁在促进多元文化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造成对于文化资源的破坏。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