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链霉素治疗肺结核

来源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结核的抗疥治疗治疗中,链霉素的应用是较多。因此,临床上要重视这类药物的使用。就目前来说,用好链霉素,使患者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
其他文献
@@外来手术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积极落实卫生部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两规一标”,于2009年12月对外来手术器械实行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强化了器械的准入、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质量控制和植入物的管理,保证了质量和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规范自我保护行为,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医务人员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分为单纯性和复发性两类。若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一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国外有报道RVVC发生率约5%-8%,我国尚未见有关资料。RVVC虽少见,但对妇女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近年来发病
@@由于分娩造成产道深部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积聚于局部形成血肿称为产道血肿。临床上并不少见,它常于胎儿娩出后突然出现,亦可因破裂的血管较小而慢慢形成,因而常被忽略。一般情况下,血肿较小,处理及时可以立即止血。如果观察不当,血肿逐渐增大则可并发不可逆的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的身心健康。
@@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宣传孕期卫生知识是有效预防双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使广大基层妇女对双胎合并早产症状有所认识,预防早产,以便及时降低双胎围产儿死亡率。加强基层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掌握好产科基本技术,形成加大、有效的孕期保健网。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不是绝对无菌手术,特别是那些已具有潜在感染可能的产妇,如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剖宫产、产程停滞、胎膜早破、多次阴道或肛门检查、羊水重度污染等孕产妇,术后感染明显增加。因此,医师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往往都会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产褥病率。本文现对近年来该院剖宫产术进行回忆性分析。
@@手术野感染(SSI)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预防和减少SSI,采用了不少措施:提高空气的洁净度,良好的患者皮肤准备和肠道准备,治疗已存在的感染灶,提高术中防护,减少术中污染。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重要措施之一。多年实践证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可以减低SSI发生率。
@@肺曲菌病是少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肺曲菌病呈增高趋势,但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尚不足,况且肺曲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常继发于肺基础疾病,使临床医生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困难,而被误诊为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该院自2004年1月-2008年8月期间收治的8例曾误诊为肺结核,后经手术或有典型的曲菌球形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易引起肝脏损害的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抗真菌类、β-内酰胺类、抗结核类等,笔者针对这些抗菌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不同机制和程度予以分述,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断与治疗。
@@2010年1-4月的门诊西药处方共22640张,参考卫生部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卫生部[2009]38号文件及2007年《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按不同类型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