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马培之脾胃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培之(1820-1905),名文植,晚年号退里,江苏武进孟河镇人。回顾了马培之的生平事迹,总结了马培之有关脾胃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诸多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1979-2011年涉及ADHD的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67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肾虚肝亢、心脾两虚、痰热扰心、湿热内蕴、痰火绕心等,证候要素中病位因素以心、肝为主;病性为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通
用文献学方法对《脉药联珠》一书中的脉学理论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结论:在寸关尺三部所候脏腑部位的不同约定上,该书与《内经》《难经》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殊见解;书中对二十八种脉象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形象描述:十二经脉的本脉体象与五行、功能相对应:兼夹脉象的辨识可从主宾会邻来考虑;第五,该书陈述了正确的诊脉方法和基本程序.
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伤寒论》《金匾要略》中的方剂治疗疾病不少。唯独对麻黄类方药用的很少,因为从小就听父辈师长们常常念叨用麻黄不过钱,过钱命相连。还有同行顺口溜麻黄,麻黄就是麻烦。所以对麻黄类药方有敬畏尽量不用和少用,再说在校学习《伤寒论》时老师是以六经辩证为主,更侧重治外感疾病和症状的教学。而作者认为治外感病方药方法很多,用麻黄类又有风险就尽量不用。通常只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再读《伤寒论》《金
介绍笔者临床应用经方的一点心得.认为扩展经方条文中"症"的内涵,有助于扩大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且当主诉之"症"不在经方条文之中时,只要患者有符合该经方方证要点的主要症状,就可以此为抓手,舍主诉之"症",从方证之"证",大胆应用该方,并附案例佐证这一观点.
通过对明清时期医著中155首治疗肺痨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明清时期医家治疗肺痨用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如灸甘草、人参、杏仁、茯苓、黄芪.因肺痨多见阴虚潮热盗汗,故治以滋阴清热敛汗;多见咳嗽,故治以止咳化痰平喘.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收涩药.药味多甘、辛、苦,药性多温、平、寒.归肺、脾、肝、肾四经.
北宋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中医理论研究趋于深化,加之政府积极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曾组织编撰了以《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为代表医方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藏象辨证论治的内容.本文就其中在肺藏象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论治肺胀、消渴、胸痹短气、虚劳等4种病证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论述了历史上对丹参功效认识的演变,明确了"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的文献出处,并把四物汤的功效与丹参进行对比,认为虽然丹参与四物汤功效有相似之处,但丹参重在清心而泄血分之热,四物汤重在调肝养肝,养血活血.现代的药理研究也印证了该结论.
梳理本草文献发现,断血流药用以"草血竭"之名始载于南宋《履巉岩本草》,功效及用法记载明确;断血流的来源植物普遍认为是荫风轮Clinopodium polycephalum(Vaniot)C.Y.Wu et Hsuan与风轮菜C.chinensis(Benth.)O.Kuntze两个独立的种,也有学者认为荫风轮与风轮菜为同一种植物.笔者则认为荫风轮为断血流的主流来源,与风轮菜可能是原种与变种的关系.
按摩灸首见于明初的《寿域神方》,书中艾条的操作方法明显具有艾灸和按摩手法治疗的特点,其后的雷火针、太乙神针也具有两者的特点.借助各种灸具方便了艾灸的操作,还实现了按摩治疗.具体按摩灸的手法已经包括推灸、压灸、足底按摩灸、痧灸等方法,已获专利10项,丰富了灸法和按摩的内容.从按摩灸的起源、分类、器械、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论述了按摩灸的.
基于运气学说对中运、司天、在泉与气候变化的相关认识,利用距平反映南京地区2003-2014年气候变化特征,探讨其与运气推演的"中运""司天"、"在泉"时段的符合情况.得出上述三时段的符合率为:中运(符合41.67%,基本符合16.67%,不符合41.67%)、司天(符合58.33%,不符合41.67%)以及在泉(符合50%,基本符合16.67%,不符合33.33%).说明运气学说在南京地区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