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3基因的分段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属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水生双RNA病毒属(Aquabirnavirus)成员,病毒颗粒呈正20面体,无囊膜,直径约50~75 nm,是已知鱼类病毒中最小的RNA病毒。主要感染鲑科鱼类的稚鱼和幼鱼,引起肝胰腺等内脏实质器官出血和坏死,该病流行范围广,发病和致死率高,死亡率在10%~90%之间[1,2],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家鲑鳟幼鱼死亡的重要疫病之一。
其他文献
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 (STIV) was a causative agent isolated from diseased soft-shelled turtle (Trionyx sinensis).STIV infection caused the red neck disease in cultured turtles and resulted in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是危害养殖石斑鱼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其致死率可达到90%以上,近年来给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的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对SGIV感染机制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
为制备有效的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灭活疫苗,本研究分别用甲醛和β-丙内酯(beta-propiolactone,BPL)对SGIV进行灭活,并对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安全性检测。
新加坡虹彩病毒(SGIV)对海洋水产养殖业也造成重大损失.该病毒有囊膜包被,囊膜蛋白在病毒感染宿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分离了SGIV的囊膜并且通过1-DE-MALDI-TOF/TOF-MS/MS和LC-MALDI-TOF/ TOF-MS/MS技术分析鉴定囊膜蛋白;总共鉴定了19个囊膜蛋白,其中13个具有跨膜结构,占73.7%.其中通过1-DE-MALDI鉴定9个蛋白,通过LC-MALDI鉴定15
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非编码小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病毒也可编码miRNA,且病毒miRNA可参与病毒复制、潜伏期感染的维持、宿主抗病毒免疫及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从患病石斑鱼体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高致病性水生动物病毒,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新种。对SGIV感染相关miRNA
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近年从养殖石斑鱼中分离到的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可导致石斑鱼死亡率达90%以上,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毒属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是大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呈环状结构,长达140,131bp,共有162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
为了构建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VP6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疫苗,根据GCRV VP6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出带有His标签的VP6基因,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Fast-CMV-VP6.将重组转移质粒pFast-CMV-VP6和对照pFast-CMV-EGFP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ac,分别获得重组子rBacmid-CMV-VP6和rBacmid-CMV-EGFP.
从草鱼出血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 GCRV-873株克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gv-vp5),将gv-vp5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0α,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后,用IPTG诱导培养,获得菌体总蛋白.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是危害草鱼最为严重的病原之一,由于其基因组dsRNA结构的复杂性和受到技术难点的限制,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显得成本高并且费时。本文介绍了一种在FLAC(Full-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技术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简化的快速测序方法,最快只需要48小时。
为探讨含有草鱼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6基因的重组基因疫苗对草鱼出血病的免疫效果,将重组基因疫苗分别配制为10、30和60 μ g三个梯度,同时设30 μ g pFastBacTMDual空载体组,均以等体积的氢氧化铝佐剂为免疫增强剂,对草鱼进行注射,以未经处理的草鱼作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