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黄崇湘——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动力学与实验测试方法

来源 :第二届实验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了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力学实验表征方法.基于位错理论,介绍了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动力学中两个重要特征参数(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和热激活活化体积)的物理意义.然后介绍了测试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和热激活活化体积的非连续力学实验方法(常规恒速率拉/压实验与纳米压痕实验)与瞬态转变力学实验方法(变应变速率实验与应力松弛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区别.并以超细晶铜为例,对比了四种力学实验方法在室温下所测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和热激活活化体积的数值,指出瞬态转变力学实验方法所测数值最接近材料的本征变形特征.最后讨论了影响应变速率敏感指数的因素,包括晶粒尺寸、位错密度、溶质浓度和温度.
其他文献
通过将微米级的羰基铁粉颗粒分散在塑性的聚合物基体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磁流变材料.这种材料在常温下呈现类似橡皮泥的塑性特征,可以被改变成任意形状,很难将其归类成
通过旋转参考光偏振方向,对数字全息光弹法进行改进,从而可以高效、高精度的检测二维内部应力场.本文从理论上导出了该方法的实验原理,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改进方法加载
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绝大部分是通过其表面来传递的.然而,相对材料内部微观形变机理研究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表面之间相互作用力产生、传递以及能量耗散的机理认识却相对有限.本
会议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取决于纤维、基体及其界面的结构与性质,适当的界面结合能有效地传递应力,让高性能纤维以脱粘、搭桥、段断和拉出等方式来阻滞基体裂纹的传播,消
会议
极小纳米团簇是约几个到上千个原子的聚集体,在这一尺度范围下,物质经历着从微观原子分子向宏观凝聚态材料的转变,呈现出与宏观、微观都不相同的独特性质.对纳米团簇的研究是
会议
金属构件在制造、加工以及使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内部或表面形成微缺陷.微裂纹已成为影响工业构件正常运行的重大隐患,因此,对构件中微裂纹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
会议
自1911年超导现象发现以来,围绕提高超导临界温度与揭示超导物理机制的研究吸引了众多物理和材料科学工作者.1987 年高温超导材料(即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沸点温度的超导体)的发
将高温滤波、高速摄像技术以及高温图像处理相结合,开展了内外流高温复杂环境下(燃烧、流动等)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在线测试的研究,发展新型高温复杂环境变形与温度测试同时在线
会议
复杂环境下生物细胞及分子链存在特殊的力学特性,我们将生物物理与生物力学相结合,运用光镊、微位移平台及原子力显微镜等力学方法结合分子动力学及第一性原理理论模拟,对生
会议
激光诱导冲击作用(Laser induced shock)是利用高功率密度(>109 W/cm2)的激光束辐照材料或者涂层表面,被辐照介质在瞬间转化为等离子体并不断吸收激光能量,而等离子体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