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式有限元系统SiPESC.FEMS的惯性释放模块开发和应用

来源 :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amis_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性释放方法是有限元结构分析中的一个高级技术,可以对完全无约束的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本文基于开放式有限元软件系统SiPESC.FEMS,研发设计了有限元惯性释放计算模块.软件设计中采用了面向对象方法、工程数据库和插件技术.该模块的研发进一步证明了SiPESC 平台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Garteur 飞机模型算例,与商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块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基于最大塑性耗散原理和二阶锥规划对偶理论,建立线性等向和运动强化J2 弹塑性问题的二阶锥线性互补模型;利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将混合线性强化J2 弹塑性问题转化为标准的二阶锥线性互补问题,并利用半光滑Newton 法求解。新的二阶锥线性互补法是以往弹塑性分析线性互补法的推进,它不仅保持了线性互补法数学模型的简洁性,而且避免了线性互补法对非线性屈服函数的显式线性化需求,因而问题的规模更小,而
从土体内时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在强化函数中引入非强化应变区的概念研究土体的循环强化特性,建立了考虑多种强化机制土的体量与偏量相互耦合的内时动弹塑性本构关系。所得模型不仅能较准确的描述单调载荷作用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还能模拟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强化随循环周次增加逐渐达到饱和的特点。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饱和砂土动力响应。
本文研究一种具有拟周期性质的复合材料的热力耦合问题,通过二阶双尺度渐近分析,构造了一种对材料温度增量场与位移场的二阶双尺度渐近展开式,渐近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宏观变量与单胞问题产生了耦合效应。误差分析表明,温度增量场与位移场的二阶双尺度渐近展开式具有1/2 的收敛阶。在材料系数可分离变量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二阶双尺度有限元算法。数值算例表明,温度增量场与位移场不仅在周期单胞内产生强烈的局部振荡,而且
常规的掺MgO 膨胀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是把混凝土当作均质材料,将只在砂浆中所产生的微膨胀作用看成是整体材料的膨胀效应。事实上掺MgO 膨胀剂使得混凝土材料密实性得到提高。本文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在细观层次上计算MgO 微膨胀混凝土的膨胀作用及其相应的温度应力,区分砂浆与骨料膨胀的差别,探索外掺MgO 混凝土膨胀机理。计算结果发现,通常的计算方法只能解释在强约束区MgO 的合理结果,而在弱约束
本文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蘑菇状吸盘微纳结构末端环形板对结构粘附性能的影响。忽略结构中心柱体弹性变形,运用非线性F?ppl-von Kármán 板理论描述末端环形板大挠度变形,采用Tvergaard-Hutchinson 内聚区模型表征吸盘结构与衬底间的界面作用,得到粘附于刚性平表面上的蘑菇状吸盘结构在无滑移与无摩擦情况下的平衡方程。数值结果表明结构脱粘存在两种模式:吸盘结构整体脱粘和逐步扩展到环形
本文研究了两端简支正交各向异性变厚度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从二维平面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导出满足控制微分方程和两端边界条件的应力函数的一般解,对梁上下表面的边界方程作傅立叶级数展开确定待定系数。数值结果与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 进行了比较,显示出很高的精度。
在正交各向异性材料V 型切口理论与数值分析中,需利用问题的特征值。本文首先根据Stroh 理论给出各向异性材料的材料特征矩阵,然后通过分析V 型切口近尖端领域边界条件,推导出其边界特征方程,并得到相应的简化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分区加速Müller 法,给出了不同材料特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对称与反对称平面问题前几阶特征值。引入收边法和劈因子法之后,本文采用的分区加速Müller 法具有收敛快、精度高和
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镍涂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镍涂覆SWCNT/Mg 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显著大于未涂覆SWCNT/Mg 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在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的Ni 涂层可有效传递碳纳米管和Mg 基体之间的载荷.此外,还研究了Ni 涂层数对SWCNT/Mg 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对于不同Ni 涂层数,即无Ni 涂层、1 层Ni 涂层和2
由薄壁杆件组成的空间柔性结构受空间辐射热流作用产生的热致变形会影响空间飞行器的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这类结构的温度场来抑制其热变形的方法。为了减小控制能量,本文进一步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启发式算法对温控加热片的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用空间桅杆结构的变形抑制算例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将帕累托最优理论引入到基于无网格技术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中。在优化问题中,选取节点的相对密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结构的柔度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改变求解思路,将单目标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拓扑优化问题,结合拓扑导数概念,以追踪帕累托最优曲线上点的方式寻求最优解。优化问题的求解不但充分体现了无网格拓扑优化方法的优势,克服了中间密度、棋盘效应等数值不稳定现象,而且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