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考古学和“吐鲁番学”及其关系略说

来源 :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鲁番学”自提出之日起,学术界尚未对“吐鲁番学”的定义和范畴进行过认真的讨论。因此,本节只是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略述拙见而已。分析了吐鲁番考古学的内涵、特征和现状,提出吐鲁番考古学是“吐鲁番学”的主要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以时间发展为线索,阐述了20世纪初华人为救国扶危所做的努力,居于澳大利亚华侨的数目尤其众多,文中重点表述了澳大利亚华侨的救国义举。
本文勾画出了香港华人社区的商界大佬关键人物和机构上升至领袖地位的步伐,并且分析他们何以会如此和怎样会如此,探讨了香港模式是否相同于或者在何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内地在同时期产生的社会头面人物。
本文试图通过保存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珍藏的魏特琳女士日记,对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在南京的性暴行作一考察与分析。
本文研究了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在华“三光作战(政策)”问题,介绍了“三光作战(政策)”重点实行地区,与这一作战政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1949年6-8月间对莫斯科的访问,是米高扬1949年1-2月间访问西柏坡的继续。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代表团的此次出访不得不在秘密情况下进行,但中苏两党代表就苏联向中共提供财政、军事和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了具体协议。同时,中苏两党就中国国内的形势、中苏两党关系和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内对外政策及有关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为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得到苏联的支
本文论述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政策理念、制定及实行等问题。就如何理解北京政府外交的问题与如何理解北京政府本身展开讨论。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在亚太地区,此前的中美苏三角关系已为中美日三角关系所取代。关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研究,遂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由于中国的国际政治学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才有严格意义上的研究,它作为一个知识门类是不成熟的,又由于任何国家的学者在研究国际关系史上也不可能摆脱本国国情的影响,笔者仅从中国学人的角度,就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史发表一些见解。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于渡江战役之后,开始向全国进军。但在一段时间内部队多处于休整停顿状态,因而也予国民党政府军以喘息的机会。台北方面的军事史著作,除仍以敌军故意相视外,也从军事学术的角度,对解放军的进军部署进行研究,并有所批评。解放军一直有很强的连续作战的能力,因此,常常能出敌意表,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上海解放以后的进军,显然是放慢了步伐,这里有很复杂的因素,担心美国的干涉,则是其中的一
柳中是西域历史名城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已是汉己校尉和西域长史的驻地,前凉设高昌郡,改名为田地县,高昌国时期田地城、交河城与高昌城并为其国三大名城,设田地公。入唐为西州柳中县,其后音变为鲁陈,陈诚西使,犹留诗其地,说明直至明初,仍为吐鲁番名镇。2005年4月受鄯善县委邀请,笔者与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田卫疆、新疆考古研究所资深考古工作者张平一起考察了柳中城故址。虽然古城早圮,且大部分都已挖平,仅
1981年,吐鲁番文物工作者在对伯孜克里克千佛洞65号窟内坍塌的土沙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3件粟特文书和5件回鹘文书”。其中81TB65:1文书,是由九张纸粘贴连接而成的长卷,高26厘米、长268厘米,存墨书粟特文135行,在缝接处和低行书写的地方钤有朱色印鉴,中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细密画。细密画整体画面由上、下、左、右四个部分构成。上半部分的画面主题是以一个金色莲蓬为基座,上置黑三尖白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