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格犬β-防御素cBD1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获得比格犬β-防御素cBD1基因的表达产物,根据GenBank发表的犬β-防御素基因cBD1(Canis familiaris beta-defensin-like peptide 1)的序列设计引物,提取比格犬睾丸组织总RNA,利用PCR扩增cBD1基因,然后将其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BD1,通过PCR、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并进行 IPTG诱导和His-Ni-resin纯化目的蛋白.经SDS-PAGE检测,获得了约28ku的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的β-防御素cBD1分子量相一致.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与抗His标签鼠单抗发生反应,显示重组蛋白获得了表达.结果表明,成功表达的cBD1为其蛋白活性验证及新型抗菌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本实验室于2012年10月24日接收到北大实验动物中心送检的52只小鼠肝脏组织10%福尔马林液固定的组织样品,经常规H.E染色、制片,进行肝脏脂肪变性相关病理学观察。由于饲喂日粮种类不同,肝脏病理变化表现也不相同。根据统计数字表明:在所检的52例病理切片中,正常肝脏(1.0)共12例,占所检样品的23.1%。轻度脂肪变性肝脏(1.0-2.0)共16例,占所检样品的30.8%。中度脂肪变性肝脏(2.
为了探讨氧化应激在LPS诱发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LPS诱发的ALI小鼠模型,通过计算左肺湿重与体重比和左肺湿重干重比,肺泡通透指数,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TNF-ɑ、IL-6和IL-8的含量等指标,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对模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肺脏细胞中ROS含量变化,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硝酸还原酶法和比色法测检测了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MDA,NO和
针对辽宁省猪伪狂犬病时有发生,而且呈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辽宁猪伪狂犬病流行毒株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明确辽宁省猪伪狂犬病传染来源、病原变异及病理学特征等情况,为建立相应的诊断依据和方法,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证明,在辽宁自然感染仔猪病例所分离到的病毒株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暂命名PRVLN1301;其病理学特征为非化脓性脑炎和各器官的核碎裂性坏死。
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雌性大熊猫子宫发生于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的混合型肉瘤.从形态上来看,本病例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该大熊猫子宫和肠道的肿瘤细胞均为梭形细胞,既象纤维组织来源的肿瘤,又象平滑肌来源的肿瘤,仅从HE染色切片观察很难确定其具体来源。采用组织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含有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而肿瘤的实质中既含有纤维瘤标记的肿瘤细胞,又含有平滑肌瘤标记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部分肿
本试验将15头PRRSV和PCV2血清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35日龄仔猪PAMs 进行体外培养,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RSSV组、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干扰组(干扰组)和MyD88干扰-PRRSV组(干扰-PRRSV 组),体外培养0、6、12、24、36h 后收获细胞及培养上清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RRSV 的感染情况;小干扰RNA法(siRNA)沉默PAMs 中MyD88基因;荧
皮肤组织细胞瘤是犬组织细胞增多病中的一种,属于良性肿瘤,仅见于犬,约占犬皮肤肿瘤的15%.本文讨论的六例病例,来自于北京各动物医院送检的组织样品.本实验室诊断的六例组织细胞瘤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有:真皮内充满密集、中度多形性的圆形细胞,细胞在近表层处排列成条索状,深层为排列紧密的片层状。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嗜碱性,有较明显的小而圆的核仁1~2个,胞浆量少或适中,弱嗜碱性。皮
为了制备抗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囊膜蛋白(ENV)胞质尾区(CT)的单克隆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根据分析结果合成多肽,将此多肽分别连接钥孔血蓝蛋白(简称:CT-KLH)和牛血清白蛋白(简称:CT-BSA),用CT-KLH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
通过尿烷多次给药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敲除小鼠,为国内用于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致癌实验替代方法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共设计3个组,阴性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给予生理盐水,尿烷组1(P53+/-小鼠):给予尿烷,尿烷组2(野生型小鼠):给予尿烷,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共给药3次,给药剂量为lOOOmg.kg-1.给药后第8周开始肿瘤触诊观察,每周一次.给药后6个月后进行计划剖解,死亡和濒死动物迅速剖
绵羊肺腺瘤(OPA)是由B一反转录病毒属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本文就近年来中国针对检测JSRV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等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寻找快速准确并适用于出入境检疫的JSRV检测方法提供参考.目前,检测JSRV的方法很多,PCR、核酸探针杂交、ELISA、LAMP等方法,但各
本试验用临床分离的一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鉴定荚膜分型为A型,并建立了鸭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模型.探讨P.m导致肝损伤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NO含量动态变化的关系.30羽18日龄中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脚蹼注射500CFU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感染后动态观察肝组织病变;检测诱导型N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