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谱分析的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场重处理与评估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阳江站的风廓线雷达和探空观测资料,通过建立的一套数据处理流程,开展了不同降水强度下的风廓线雷达数据质量评估.研究结果指出:利用垂直径向速度一信噪比的判别函数,建立的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判别函数能较好的区分受降水粒子影响的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这些受影响的观测数据其风速平均偏差均大于1m/s,风向平均偏差大于10°,降水时数据的可信性明显下降;采用滤波、拟合、重提取等处理方法,并依据对称性的原则,能较好的将受降水影响数据进行数据填补与质量控制,与探空测风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还指出,质量控制后受降水影响的数据质量总体有明显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的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13年第8号台风"西马仑"及2014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对闽南沿海地区带来强降水的两个台风的背景场以及物理量诊断分析,发现"西马仑"位于副高东侧的东风波气流中,而"海贝思"处在副高西北侧季风槽的西南气流里:二者在暴雨发生前期,在暴雨落区上空均有很好的水汽通量辐合,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水汽条件:"西马仑"前期的水汽通量辐台强度更
T511模式的单站要素预报功能,能够提供各机场未来96小时的逐3小时降水量预报,进行临近、短时、短期预报带来最直观的参考.本文通过对2013年福州汛期降水进行客观分析与定性分析.结果发现,T511模式对福州地区春季降水29小时准确率高于48和72小时预报。T511模式对福州地区小南预报准确率高于其他量级,雨量越大降水预报效果越差,篓南唯一一次预报正确的过程.还是因为局地强雷雨过程造成的,对天气系统
为准确显示天气雷达指定回波强度的回波区域,本文基于CINRAD/CB新一代天气雷达(简称CB雷达)的基数据,从地学角度提出一种CB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的可视化方法,即将雷达基数据中的反射率因子数据采用地学中栅格数据格式进行显示.然后由本文生成的反射率因子图,结合风暴单体识别与跟踪算法(SCIT)中对风暴单体的识别模式,提出了能够提取指定回波强度的雷达回波区域的方法.通过鄂尔多斯气象雷达站的CB雷达基
本文提出利用标准信号源模拟回波信号点频频率,对展宽的点频信号进行折算,测量衰减后的信号功率,得到最小输入功率可达-169.77dbm的定标曲线,并由定标曲线拐点确认雷达噪声功率约为-168dbm.该雷达于2013年6月起在安徽定远进行观测,对8月24日降水过程的探测数据,与距离该地48km的蚌埠SA雷达和83km的合肥SA雷达数据,分别进行对流云过程与层状云过程的比对分析.对于垂直结构均匀分布的层
本文通过5波束风廓线雷达计算出两组独立的水平风分量U和V,利用旋转坐标系方法将环境大气垂直运动不均匀性和水平运动不均匀性对雷达测风的影响进行分离,分别研究二者对风廓线雷达测风的影响程度.对北京延庆CFL-08风廓线雷达2012年全年数据采用一致性平均处理方案进行了质量控制,对处理后的一小时分辨率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运动的不均匀性在U、V方向上的分量基本相同,环境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均匀性
本文综合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福建省春零两次人工防雹作业潜势条件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20日为锋前的低层暖平流强迫所致,在地面强烈发展的低压倒槽区中,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典型的超级单体,冰雹和雷暴大风造成的灾害尤其严重.23-24日为斜压锋生所致,配合中低层切变线的强烈辐合拾升形成的动力强迫,风暴结构特征以多单体或超级单体的断线型回波为主,产生较为明显的短时强降水、局地伴有大风、冰雹
本文依据多普勒全相参(ADWR)雷达伺服系统工作原理及伺服控制、驱动信号的关键点参数测量方法,总结提出了伺服驱动电源故障诊断流程及排除方法,并通过一次合肥新桥机场ADWR雷达俯仰驱动电源故障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诊断流程来处理伺服系统故障的是高效的、可靠的.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磁场电源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阐述了磁场电源聚焦线圈电流保护、输出电压、电压保护以及关键波形等重要技术指标的调试方法,最后依据实际经验总结调试过程中出现故障的诊断流程和故障排查处理方法,旨在为CINRAD/SA磁场电源的故障诊断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依据新代天气雷达接收机系统工作原理及接收系统特性曲线关键点参数测量方法,结合对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特性曲线异常故障的研究分析,总结提出了接收系统特性曲线异常故障诊断流程及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排除我省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接收机特性曲线异常的故障中得到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诊断流程和处理方法不仅快捷、有效,还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可为雷达技术保障人员处理各种型号新一代天气
本文针对2010年8月21日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以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场,以DEM数据作为地形高度数据,通过WRF-3DVAR变分同化系统对雷达数据进行地形高度敏感性直接同化试验,研究表明:(1)同化反射率因子并采用DEM地形高度数据能明显改善降雨预报,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量级降雨的TS评分相对控制试验都有提高,其中暴雨TS评分提高了0.15,达到0.29;(2)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