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熟短季棉黄河流域麦后直播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国内外种质资源及辐射育种等手段培育出有限果枝型(零式和Ⅰ式)的超早熟短季棉新品系,具有株型紧凑、棵矮耐密和开花、结铃、吐絮集中等特点,适合冀中及以南地区麦后直播,生育期95~105 d,子棉产量3000~4500 kg·hm-2,皮棉产量1050~1500 kg·hm-2,10月15日吐絮率85%以上,达到该区域春播棉中等以上产量水平.其栽培技术简化、易操作、投入少符合农业生产"轻型简约化"的发展趋势,为缓解我国粮棉争地矛盾、增加原棉供给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湘X004是本所选育的长绒陆地棉杂交组合,于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优系比较,2004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都表现了优质、高产的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通过对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的分析,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以杂交棉为突破,通过调整棉花纤维类型和建立农七师棉花产业集群区域,适应现代棉纺行业的需要.
分子遗传图谱是进行棉花分子遗传和育种研究的有力工具.以海陆种间杂交BC1为作图群体,利用SSR、SRAP标记技术构建了四倍体栽培棉种高密度分子图谱.图谱具有802个标记位点,总长4347.5cM,基因组覆盖率为79.01%,标记间的平均距离5.4cM.用涉及52对引物的重复标记位点为四倍体棉花的13个同源转化群中的12个建立了联系.有52个偏分离标记构建到图谱上.偏分离标记只分布于部分染色体或连锁
通过对三个棉花品种γ辐射诱变后代M5群体进行的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首次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探讨了诱变后代材料的遗传变异,(1)三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变异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差异.(2)三个品种诱变后代M5中检测到的SSR标记多态性位点占总多态性位点的百分数分别为51.3%、48.7%和66.7%;
油套移栽地膜棉,是指油菜收割前的10~15d,在油菜预留棉行铺膜移栽棉苗的一种套作栽培方式.油套移栽地膜棉具有生育早、发棵快、果节多、有效开花结铃期长的优势,但也存在前期容易疯长、后期容易早衰的缺陷.在近几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油套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为解决油后移栽棉迟发晚熟、有效开花结铃期短、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适应于江汉平原棉区及生态型相近的长江流域棉
近年来因缺钾而导致的后期早衰已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为了明确钾肥对黄淮海地区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本试验在山东省夏津县、河北省吴桥县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吴桥和夏津的增产幅度分别达到20.4%和6.4%;钾肥主要增加上部(≥10)果枝和外围节位(≥3节位)的成铃数和铃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和常规品种对钾肥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当土壤速
本文介绍了DRE顺式作用元件的发现、结构和保守性,并对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以及转基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本文针对原棉"三丝"问题,在开展专题调研和与相关部门及企业进行座谈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进一步分析了原棉"三丝"问题成因,并提出若干应对措施,力求提升原棉质量,增强新疆棉花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纤维抽查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十五"期间我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我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麦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位于长江流域棉区的几个产棉省棉花纤维
本文根据多年的棉花杂交制种实践将新疆制种与内地制种在制种方法和制种成本上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揭示新疆制种与内地制种优劣,为新疆杂交棉制种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