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江村”研究思路深入课堂研究教学

来源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实况视频研究是一种新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高效、典型、优质的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案例研究的研究形式与途径,同时也是教学技能培训和提升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通过对罗碎海等三人的数学公开课实况视频的研究,来探寻其教学风格。我们主张学习、借鉴和践行费孝通"江村"研究思路与模式,积极开展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善课堂的观摩、研究和改进教学的活动。
其他文献
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是当下数学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从分析数学文化、数学素养的内涵出发,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为基础,分析了数学文化和数学素养的关系。主要包括:数学文化与数学素养内涵以课标、教学为媒介相互关联、对应;数学文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文化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了多种路径;数学素养培养为数学文化教学厘清方向。对于数学教学的启示是: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文化教学;要实现数学文化教学的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是现代荷兰版画艺术家,不是数学家,却是举世公认的数学艺术家,观其作品有如进入魔幻的世界。本报告尝试解析艾雪的对称系列作品,运用结构复制法(StructuralCloning),予以重现,让艾雪的对称构系列图更具可操作性。解构的程序如下:(1)结构分析、(2)拓出基本元素、(3)组合为基本图、(4)铺陈结构、(5)重现风华。报
在信息技术深入学科、引领教师教育的背景下,师范生面临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未来教学中的挑战,TPACK 是师范生运用技术教学的重要的专业知识。本研究对某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师范生TPACK 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显示,数学师范生TPACK整体处于中等水平,TK 知识最低。数学师范生TPACK 知识在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育技术类课程和教学实习经历影响师范生TPACK 水
Duval 针对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几何学习的四种理解:知觉性理解、序列性理解、操作性和论述性理解。本文将动态几何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Duval 的四个理解结合,设计以西姆松逆定理为例的认知过程四阶段:创建图形阶段与知觉性理解;拖动练习阶段与序列性理解;关键特征识别与操作性理解;情境描述阶段与论述性理解。笔者期望通过此方案设计促进学生的几何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旨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性"、"直观性"、"交互性"实现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具体到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DGS(Dynamic Geometer Software)技术作为主要工具常用于突破教学难点、挖掘几何本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学习难点在于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建构判定定理,而DGS 技术最擅长把复杂的空间形式转化为几何直观,将动手操作的数学模型由静
本文论述为了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数学教育的评价理念,提倡开展认知诊断性测验。借助于当前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先进理论基础和部分地区的实践运用经验,联合所多所学校和有关单位成立上海课题项目组,从理论的学习和探讨,到构建"高中数学智能诊断系统"。从贝氏网络、专家知识结构图、划分节点、错误类型、题型设计、试卷类型、适性选题等系列理论的探索历程和运用方法,直至系统建成后的系统界面、功能的介绍,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先修微积分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设计的全过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中,指出要深化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水平,整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促进慕课与大学先修课的创新性融合等。
在先后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数学》两门课程之后,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学生对它们的认知,结果表明:(1)多数学生认为《计算机数学》比较容易;(2)与《高等数学》相比,《计算机数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生对《计算机数学》课程有丰富的学习感受。基于学生立场和专业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用《计算机数学》替代《高等数学》是可行的、
目前,为数学专业师范生开设的《中学数学研究》课程内容和体系陈旧,教学手段和媒介比较落后,发展比较缓慢。本研究尝试借助教学软件"超级画板"改革《中学数学研究》课程体系与内容,并渗透教育数学思想,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数学教师。以"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的特征"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展示超级画板的具体应用。教学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对数学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的思考更加深入,并且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解决问题
同儕輔導主要是透過同儕群體中能力較高者擔任輔導員角色,協助能力較弱者克服學習障礙的一種輔導機制。然而,大多數的輔導方式皆是採用教學與輔導分軌制,大大降低了輔導的效能。我們提出了一個結合教學與輔導的同儕輔導課程,採取一種「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輔導策略。以大學一年級理工微積分五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實施統一教材統一進度的教學,採不分班級的跨年級同儕補救輔導方法,每學期透過4 次小考、1 次複習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