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花猕猴桃果实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3届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特’猕猴桃是从野生毛花猕猴桃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82.00 ~94.37 g,是野生种的2~4倍,最大132.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可滴定酸1.24%,VC 6.28 mg/g.毛花猕猴桃中VC含量极高,为了较为细致地揭示毛花猕猴桃‘华特’VC形成的规律,我们以‘华特’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出L-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661bp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与刺梨、拟南芥、花椰菜、甘薯和草莓等植物的Ga(l)LAH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缘分析.结果表明,毛花猕猴桃Ga(l)LDH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刺梨的相似性分别高达87.3%和82.7%,与美味猕猴桃的分别高达82.1%和80.9%,其在同源基因进化关系上聚为一类.与草莓、甘薯、甜瓜、烟草、番茄等植物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80%以上.可知克隆到的核苷酸片段确为毛花猕猴桃L-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
其他文献
为探明猕猴桃在桂北地区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Actinidia chinensis‘Guihaia4’)为对象,测定了其夏季和秋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指标,以阐明其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猕猴桃6月和9月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均在上午10:00达到峰值,此时气孔限制值达到最大值,水分饱和亏缺和水分利用效
本文通过探索将猕猴桃和银杏两种经济作物进行间作的种植模式,总结了猕猴桃和银杏各自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影响的效应或弊端,对在土地资源紧张或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更大效益的种植者是有借鉴作用的,是一种新的尝试.
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猕猴桃插条和高空压条枝,结果表明:生根粉对一、二年生枝条的插条处理所达到的效果较好,分别达到86%和90%,有效地保证了插条的成活率;高空压条则以20 mg/L NAA+ 40 mg/L GA的组合液和20 mg/L NAA+ 20 mg/L KT的组合液处理的效果较佳,生根率达到65%,但总体上高空压条的生根效果不及插条生根.本试验为几种生长调节剂促进猕猴
本研究通过对猕猴桃生产体系在36个试验点进行3个长期(> 10年)观察比较,涉及营养输入/输出简要平衡、土壤可摄取营养水平、土壤有机质水平、土壤微生物总量大小与活性、蚯蚓数量及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等因素.这些系统包括:①绿肉品种‘海沃德’的常规生产体系(Green);②‘海沃德’有机生产体系(Organic);③黄肉/金色猕猴桃品种‘新园16A’的常规栽培体系(Gold).作物产量和营养带走量,在有机
本文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对‘海沃德’生长状况、结果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采用实生苗定植,种植一年后嫁接,比嫁接苗定植主蔓上架快,克服主蔓定型慢问题,提前2~3年进入丰产期,稳产效果好.
用梯度高温处理‘米良1号’和‘帮增1号’猕猴桃的叶片,测定其细胞伤害率,结果显示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呈S形曲线.用Logistic方程拟合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求S形曲线拐点所对应的温度,求得’米良1号’和‘帮增1号’猕猴桃叶片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2.22℃和50.49℃.
本文主要对斑喙丽金龟在成都地区猕猴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对不同品种的为害做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斑(喙)丽金龟主要为害幼年猕猴桃植株,且对品种有选择性,严重时可将整株猕猴桃叶片吃光.成虫有群集为害特性,阴雨大风天气对成虫的出土数量和飞翔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此虫在成都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越冬,若遇到冬季低温,第二年幼虫延迟化蛹,进而影响生活周期.通常4月中旬至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5
通过对庐山植物园猕猴桃属植物的虫害调查发现,对该类植物造成虫害的昆虫主要有6大类,分别是蝗虫类、金龟子类、蝽蟓类、叶蝉类、蝶蛾类幼虫、卷叶蛾与钻柱虫类,分属于23科约50余种.根据它们的繁殖发育规律及对该类植物造成虫害的特点,我们分别在猕猴桃属植物花蕾膨大期和坐果初期进行药物防治,结果表明在花期前后合理施药可有效控制虫害大面积发生.
在日本福冈县的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叶片下表面发现叶斑,果实上有凹陷斑.通过观察,致病的真菌为猕猴桃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 Deighton).我们认为给它取名猕猴桃黑斑病(日语‘susuhan-byo’),作为一个新病害,完全符合Koch的假设条件.
通过对意大利拉廷纳(Latina)省种植的黄肉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及‘Hort16A’,于2008年观察了叶柄上形成有尖角的、叶面坏死、叶柄纵向开裂以及枝条的伤流和萎蔫情况.此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症状与那些在美味猕猴桃上致病的病菌很相似.典型伤害的病菌可通过生物化学、致病性和寄主来分离,并利用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