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分析

来源 :中国心脏大会2014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青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和LVEF,并探讨冠脉病变程度和LVEF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01至2011-12我院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17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中,根据年龄≥60岁和< 60岁各分为青中年和老年组.在STEMI组,青中年患者427例,合并糖尿病76例,非糖尿病351例;老年患者377例,合并糖尿病93例,非糖尿病284例.在NSTEMI组,青中年患者88例,合并糖尿病15例,非糖尿病73例;老年患者125例,合并糖尿病42例,非糖尿病83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TP 13 A2基因亚型Thr12Met和Ala1144Thr位点突变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帕金森(PD)人群中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维汉共200例在年龄,性别等相匹配PD患者进行ATP13A2基因Thr 12Met和Ala1144Thr突变差异性分析。
会议
目的 探讨上火时"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303例"上火"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 1.有53.14%的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几率明显增加;2.有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在经常"上火"者中,舌象表现为"已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会议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内锚定蛋白-B(Ankyrin-B)下降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绿原酸处理组.以流式细胞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细胞内Ankyrin-B的表达.
会议
目的:摸索小鼠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的分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小鼠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打下基础.方法:分别应用组织块消化法(剪取肺静脉肌袖组织,在含胶原蛋白酶Ⅱ的恒温水浴锅中孵育10 min,之后在含胶原蛋白酶Ⅱ和胰蛋白酶的消化液中行二步消化)和Langendorff装置灌流消化法(在体视显微镜下行主动脉插管,应用Langendorff装置灌流,依次用无钙台氏液、含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酶消化
会议
目的 通过研究健康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及养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1月份~2010年12月份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0名,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对患者施行切实的健康干预,双号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对患者反复住院率进行统计,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ApoE-/-小鼠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干预后对维甲酸受体α(RAR α)的影响,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作用与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假手术组(S-C组)、ATRA-假手术组(S-A组)、AngⅡ模型组(Model组)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ATRA组).S-C组、Model组两组小鼠和S
会议
目的:早期有研究提示,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系统栓塞的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年死亡及心脏移植的发生率约13%~24%.然而,目前尚没有关于中国人群LVN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成人孤立性LVN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确定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会议
目的:探讨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2012-02至2013-05就诊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并经CT证实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183例,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住院期间主要治疗措施.测量患者双上肢血压,如不对称,分析时采用较高一侧的血压值.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率.
会议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检索得出2003年至2012年诊断为AMI合并LVT的血栓组96例,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入院、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141例.应用COX回归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之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会议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临床特点,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分析2007-01至2012-12上报至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0例他汀类药物所致肌病的不良反应(ADR)数据,并按肌病的严重程度定义为一般程度肌病组及横纹肌溶解症组,比较二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转归等差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