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n胁迫对地肤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地肤种子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浓度的Cu、Zn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萌发过程中种子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酶总活力和POD、SOD的变化.结果表明:Cu、Zn胁迫使地肤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明显降低,而且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对地肤胚根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萌发初期降低了地肤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初期可激活地肤种子中的淀粉酶活力、POD和SOD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POD和SOD产生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以筛选适合浙江省温室栽培百合切花品种为目的,对引进百合品种的生育期、茎秆强度、花色、色泽和切花品质等性状进行综合考查,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6个的OT杂种系百合,"Zambesi"为白色品种、"Tabledance"和‘Robina’为粉色品种、"Mams-sa"为黄色品种,"Sensi"和‘Esta Bonita’为红色品种,可进一步扩大试种。中国百合切花生产发展快,但栽培品种严重单一,各地均
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品种红霸天(Lilium hybridsHongbatian)和黄天霸(Lilium hybridsMan-issa,)百合根尖进行核型分析,并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适宜的取样时间进行了探讨,发现二者根尖取样时间均以上午10:00~11:00为宜.红霸天百合染色体核型公式:2n=36=6m+24st(4SAT)+6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值2.59,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占全
以两种德国鸢尾金娃娃、黑骑士的幼嫩花莛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消毒方法和不同激素配比对2种鸢尾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鸢尾的花莛仅花茎上苞片着生处的结节能诱导出不定芽;金娃娃外植体以75%乙醇(体积分数)浸摇3s、0.1%HgCl2(质量分数)消毒6mm污染率较低,存活率较高;黑骑士则以75%乙醇浸摇5s、0.1%HgCl2消毒8min效果较好;初代培养中,MS+2.
除虫菊(Tanacetum cinariifolium)因其能在花序中大量合成生物杀虫剂源除虫菊酯而闻名于世.为了能为分子育种手段提高除虫菊植株中除虫菊酯的含量奠定基础,本研究探索了以横向薄层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以茎段的横向薄层组织为外植体,在再生培养基上接种1周后能诱导不定芽的再生.最高的再生效率为平均每外植体上获得2个不定芽;最佳再生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MS添加B
以芍药品种粉玉奴的地下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期对地下芽启动培养的影响,不同处理组合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并解决启动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褐化问题.结果表明:最佳的取材时期为4月份,适宜外植体的消毒方式是去除外部鳞片后用75%酒精消毒30s,0.1%HgC12消毒2min;适宜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6-BA1.0mg/L+KT0.5mg/L+IAA0.5mg/L.外植体
以彩色马蹄莲品种为试材,研究施用CO2条件下,培养基中不同蔗糖浓度(0、10、15、30g·L-1)对彩色马蹄莲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O2条件下,在无糖培养中彩色马蹄莲试管苗有一定的自养能力,但生长速度较慢;而其生根能力优于其他处理.提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可显著提高试管苗生长状况;其中30g·L-1处理的试管苗在株高、叶长、叶幅、地上部及整株鲜干物重均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施CO2培养时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复配基质盆栽潢川金桂根际微生物的菌群数量、根系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了复配基质对潢川金桂生长的影响.实验显示,‘演川金桂’根系中游离氨基酸、硝态氮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8月份最大,这说明‘演川金桂’根系在8月份最为活跃,氮素的利用率最高。而蛋白质的含量4月到11月期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在整个生长期内一直处于积累状态,供休眠期整个植株对氮素利用
以白蜡为对照,对金叶白蜡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金叶白蜡的所有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低于白蜡,但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白蜡.②金叶白蜡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均低于白蜡,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白蜡.8月份金叶白蜡出现踢显的光抑制现象,这表明不同叶色品种的植物,其生态适应性是有所差异的,其光合能力始终低于白蜡,而且适应环境变化、抗旱保水的能力较差,叶片萎
采用不同剂量(0,50,100,200,300,400,500Gy)的60C0γ射线对桔梗种子进行辐射,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显著抑制了桔梗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相对成苗率逐渐降低,桔梗幼苗的苗高和根长也越来越低.根据种子的相对成苗率,初步确定桔梗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为200Gy.
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城市污泥对红叶石楠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用剂量处理的污泥施用后,红叶石楠幼苗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以5.0%处理的增大量最大;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红叶石楠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且叶绿素a的含量比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的快,叶绿素a/b值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叶片净光合速率(Ph)和蒸腾速率(Tr)随着污泥施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