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处理的宪政秩序--从经济与法律的视角看美国金融危机

来源 :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式经济模式增长中的必然现象。宪政秩序是美国政府处理金融危机需要遵循的框架,政府行政干预是美国政府解决经济危机有效的重要手段。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创新过度所致,实质是投资银行及其专家贪婪、欺诈的结果,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创新必须要有监管,稳健的金融立法是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工具。金融立法应考虑效率与安全的平衡,有利于金融的长期发展。
其他文献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直接体现出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承认,该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婚姻立法中的一大进步,通过进一步深入探讨家务劳动价值承认的意义及其主要立法模式并借此对我国现有制度加以审视无疑可以有利于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也可以对围绕该项制度内容设计上产生的种种争论给予相应的学术回应。
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和少年司法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完善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的组织机构,开展设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将最有利于少年原则贯穿在少年司法审判工作中。
婚约问题源远流长,历来是学界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就我国目前婚约立法而言,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虽做了相关补充性司法解释,但其存有诸多缺憾。尤其对因婚约的解除而引起的财物纠纷,由于未作具体规定,为司法实践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我们从婚约在国内国外的历史演变入手,在比较研究、实证中国婚约现状的基础上,特别是以青海回族婚姻现状为例,提出了具体
我国已步入老年型国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以何种方式养老,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一些单身老人为告别孤独生活,选择不履行结婚登记程序而同居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思考。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同居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弊端在于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还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即应正视这一新的社会现象,有条件地承认老年人同居行为的合法性,从而有利于保
在理论层面,婚姻的本质属性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热点课题,关于婚姻属性的争论尚未尘埃落定。而婚姻的本质属性为何,直接影响婚姻立法的价值选择。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婚姻的本质属性作为一种契约,一种长期契约而存在,实质上契约的基本理念与婚姻的本质内涵并无二致,关于自由、平等、正义、效益的契约价值,均将应当作为婚姻立法的价值选择。
累计认购期权(Accumulator)是发行人向投资人销售的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实际上是和银行在做对赌,银行终是赢家。在境外此种产品是禁止向公民个人零售的。境外银行在大陆销售Accumulator时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大陆对Accumulator有金融监管权但没有民事司法管辖权,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应当与香港金管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进行协调,促使香港当局出面解决问题。投资人也可以在香港提起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旨在增加信息的政府监管成为必要。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公司和金融机构,掌握着金融资源,影响整体经济利益,其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发达国家的银行立法已将信息披露作为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方面。但是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相关法律中,并没有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完善中国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显得十分重要。
《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的实施将弥补国内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的缺陷,但仅条例本身尚不能妥善解决商业银行破产的问题,条例效用的最大化还有赖于条例之外的一系列破产理念的更新和相关制度的配套实施。
面对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浪潮,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理念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许多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正由分散、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向统一的、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过渡。《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作为美国次贷危机驱动的产物,反映了美国对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的反思及未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2009年6月17日美国正式发布的金融监管改革的“白皮书”基本传承了改革蓝图的精神,是美国开始全面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从危机中不难发现:美国以法律形式追求更多的自由,美联储等国家机构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即淡化国家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干预是危机爆发的重要谤因。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存依法出台了各种方案。采取了诸多干预措施引领市场,一改之前放任市场自由的态度,致国家干预主义在美国又一次勃兴。反思金融危机前后美国不同的理念和举措,正确认识国家干预的深刻内涵和发展历程,作者认为,今天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