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分解炉内贫氧条件下CO2对NO生成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GRI3.0数据库为基础,从化学动力学角度,探讨水泥分解炉中贫氧条件下煤粉挥发份燃烧过程中高浓度CO2气体对燃料型NO生成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O、OH、H活性自由基浓度直接影响NO的生成速率,浓度越高,NO生成速率越大,HCN氧化生成NO的转化率越大。过量空气系数为0.6下,CO2浓度对HCN氧化生成NO的影响很小。过量空气系数为0.8时,分解炉内高浓度CO2促进HCN氧化生成NO。其影响机制可归结为高CO2浓度促进反应初期O、OH、H活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气氛中的活性自由基含量,提高NO的生成速率,从而促进HCN氧化生成NO。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二维PIV系统对矩形通道内横流-喷雾掺混过程中液滴沿横流方向的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改进实验段结构,得到了一种新的测量矩形通道内的横流喷雾掺混横流方向流场的实验方法,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从验证结果可以看出,实验段结构的改进对流场影响很小,该方法可以使用二维PIV系统测量有限空间内掺混的横流方向流场。使用该方法测量了两喷嘴条件下,横流喷雾掺混中的液滴分布和流向流场结构。在横流截
本文在混合多相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整体求解、两相流、非等温、三维模型来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的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电池内部温度的最高点在阴极催化层;流道下催化层温度要比脊下催化层中的温度要高;当空气流量不足时,由于浓差极化的作用明显,在流道的前半段,温度基本与大流量时相同,但是在流道的后半段,温度迅速降低;随着加湿温度的提高,电池内温度水平也随之整体提高;随着工作压力的降低,电池内部的
本文在混合多相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整体求解、两相流、非等温、三维模型来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水分的传递规律和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对于平行流场,在沿着流道的方向,阳极、阴极水浓度变化是不相同的;阴极不同区域的液态水饱和度分布不均:由于受温度和水浓度的影响,液态水饱和度在流道中的分布在不同的放电电压下呈三种不同的分布状态;电流密度较大时,脊下气体扩散层中的“水淹”现象比催化层中的要严重,而在电
本文采用颗粒动理学方法,考虑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建立了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应用初等输运理论,对三阶关联项进行模化和封闭。考虑颗粒与壁面之间的能量传递和交换,建立颗粒相边界条件模型。数值模拟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预测颗粒浓度分布与Benyahia等实测结果相吻合,模拟得到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典型的环-核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提升管内颗粒相湍流脉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有旋和无旋突扩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液雾和煤粉燃烧室。了解其中气粒流动的详细湍流结构对控制燃料-空气混合,火焰稳定,燃烧和污染物生成很重要。本文采用二阶矩两相亚网格尺度应力模型,对有旋和无旋同轴突扩气粒两相流动进行了双流体大涡模拟。大涡模拟统计结果得到的两相时间平均速度和均方根脉动速度得到了测量结果的实验检验。大涡模拟瞬态结果显示出有旋和无旋突扩两相流动湍流结构的不同。在有旋情况下,气体流动有多个回流
本文使用PIV测速系统和铜-康铜热电偶测温系统实验测量了矩形腔内过共晶NH4Cl-H2O溶液凝固过程中流场分布和温度分布。应用线性稳定理论分析了温度梯度与溶质梯度耦合条件下矩形腔内过共晶NH4Cl-H2O溶液凝固过程液相区内流动失稳现象,得到了流动失稳的临界热瑞利数,提出了抑制多组分溶液凝固过程液相区内流动失稳的主要措施。
本文建立了粘附性颗粒气固两相双流体模型,依据粘附性颗粒碰撞动力学,推导固相粘度系数和聚团压力等物性参数,并采用力平衡模型估算聚团当量直径,模拟流化床内粘附性颗粒聚团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床内流动为S型环核流动结构,大聚团主要聚集在床层底部高浓度区,上部稀相区,聚团直径较小。应用shnnon信息熵分析粘附性颗粒流动的混沌特性,得出在床层上部,聚团碰撞较剧烈。
由于低浓度的甲烷难以直接燃烧,大量的煤层气直接排放,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所以寻求低浓度甲烷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引入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单根微元管中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在金属铂上的催化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混合气入口速度、管道直径、入口气体温度和入口气体当量比等因素对催化燃烧的影响。最后,将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可信性。
对底部加热、间距为2mm、半径为25mm的径向微通道中甲烷/空气的预混燃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数码摄像机发现了圆形的稳定火焰和非稳定火焰、透平叶片形旋转火焰、移动式火焰以及三分叉旋转火焰等多种火焰形态,在此基础上画出了以预混气进口速度和当量比为坐标的火焰形态谱图,表明火焰形态的形成与预混气进口速度和当量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燃烧产物的测试和分析证实了燃烧效率的高低与火焰形态之间有着直接
本文以堇青石为载体,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整体式催化剂轴向内表面活性组分分布的影响及在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微波干燥条件下所得催化剂的轴向内表面活性组分分布最均匀;重时空速对焦油裂解率的影响很大,当重时空速为177kg/(h·m3)时,焦油裂解率高达92.62%,H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46.53%;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催化温度对焦油裂解的影响较小,当催化温度上升到900℃时,焦油裂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