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心脏起搏器已过担保期者的程控随访

来源 :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已过担保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的程控随访,掌握起搏器及电极导线相关参数变化,并作必要调整,为起搏更换时机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对已过担保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者408例进行程控随访,其中我院植入的者367例,外院植入者41例,随访频数3至6个月,预期时间少于6个月者,医嘱更换,或改为1-2个随访.随访内容:临床症状,电极导线电阻,起搏和感知域值结果,起搏基本参数,起搏占比,电池情况.结果:随访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感知不良10例,起搏不良3例,起搏和感知不良1例,电阻短时间变化过大2例,内阻显明升高83例.7例感知不良者和2例起搏不良者经调整参数后工作正常,内阻显明升高如其它参数良好,可进行加频随访,97例进行了及时更换.结论:对已过担保期的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的程控随访,指导起搏器更换,可避免起搏电池耗竭带来的意外,同时也减少了不心要的提早更换,这是起搏哭随访工作中的重要阶段,应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试验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观察86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观察组)平板运动试验的Q-Td的变化,并观察运动后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胸痛、血压下降与Q-Td变化的关系.结果:患者峰心率时Q-Td(66.3±10.5ms)较运动前(53.2±13.5ms)增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中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明显胸痛、血压下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左房-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消融术式后2次给予三磷酸腺苷诱导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补充消融重新到达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8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常规完成消融术式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21.33%,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率3
目的:比较房颤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消融(RFCA)的操作过程以及两者对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选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各40例,计算两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测术前及术后即刻、6h、12h、24h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 (TNI),并测术前和术后24h的C反应蛋白(CRP),测术后体温变化.结果: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Sever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intact a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c complic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Several studies have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landiolol and placebo or other agents in preventing
目的:分析不同形态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获益是否相同.方法:选取植入CRT装置且合并LBBB的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植入术前体表心电图形态分为“真性”LBBB组64例:V1、V2导联负向波为主(QS或rS),V1、V2、V5、V6、I、aVL导联中至少有2个以上的导联QRS波中间有切迹或顿挫,QRS时限男≥140 ms、女≥1
目的:探讨心房阈值管理系统双腔起搏器在植入后不同时期的工作状况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植入EnPulse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术后即刻开启心房阈值自动测试功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观察心房起搏电压阈值的变化.同时进行手工测试电压阈值,并与自动测定的阈值比较.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心房阈值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期,起搏阈值变化为0.72~0.53V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小时平均心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7月~ 2015年12月入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行心电监护及常规诊治,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心率,最后计算24次心率的平均值.根据入院24小时平均心率分为A组(≤70次/分),B组(> 70且≤90次/分)及C(>90次/分),记录三组患者住院期
目的:探讨利尿剂的个性化使用在顽固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入选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心内科经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心衰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血容量不足;过敏体质、对其他心衰药物过敏者;尿毒症;血红蛋白<90g/L;近1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肥厚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自身免疫疾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31
目的:观察快室率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疗效,比较CRT术中同时行房室结消融、术后1月行房室结消融及药物控制室率三种方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快室率持续性房颤患者,符合CRT植入适应证并接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分为三组:术中同时行房室结消融组、术后1月行房室结消融组以及药物治疗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共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