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和预防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9587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研究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通过观察30例临床患者术后的资料。结果 ;30例临床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及卧床,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锻炼及适时用药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临床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意识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在传统国内外分型,尤其是Kennedy分型中的膝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后内侧软组织撕裂形成一纽扣孔,而股骨内髁脱位像"扣子"样卡锁于此钮扣孔,而此卡锁不能手法复位。此类脱位其实质是内测股骨髁相对于内侧胫骨平台的向前向外的旋转伴脱位,而不是文献分型中的后外侧旋转脱位,而外侧股骨与胫骨没有发生脱位。通过分析我院此类病例,让临床医师及时认识到这一脱位类型,避免膝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失败
目的 膝关节脱位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由于医源性原因导致脱位的膝关节未能复位或者未能恢复稳定性.患者膝关节功能仍然丧失,不能站立和行走.对于这类患者之前不正确的手术治疗使恢复膝关节功能更加困难.通过分析此类病例的原因,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010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由于医院性原因导致的膝关节脱位治疗失败的病例,除外由于漏诊或误诊而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总结膝关
目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在治疗腰椎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腰椎退变病例78例,平均年龄60.4岁(42岁-85岁),男42例,女36例.根据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否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麻醉前12h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5mg,B组38例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进行术后镇痛.对症处理相应并发症.两者患者均不限制其它镇痛药物(阿
目的:下肢骨折因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或者下肢骨折伴有血管损伤引起静脉栓塞的患者都可能会继发引起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此疾病若诊治不及时,不但关系到肢体的存活,还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性命。本文探讨尽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骨筋膜间室综合症伴股骨干骨折患者近期和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通过3个术后早期深部感染伤口的处理来探讨脊柱融合手术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处理过程中内固定的去留;方法: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行脊柱融合手术的3名患者术后早期伤口感染;分别为:1.寰枢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第6天换药时伤口周围肿胀、开裂,内有黄脓样分泌物渗出,经细菌培养鉴定为金葡菌感染;2.腰3椎体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ASIA B级),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改良钉板系统与常规钉板系统相比能否减低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前路钢板及螺钉松动率;论证改良钉板系统固定的舒适性、牢固性、对融合率以及对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6月开始用改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克服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并发症治疗单节段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 16例,病变节段:C3/4 5 例,C4/5 3 例,C5/6 6 例,C3/4
[目的]探讨寰椎、枢椎新鲜骨折的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寰椎骨折2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创伤性枢椎滑脱4例,行颅骨牵行后,用头环背心或支具外固定。[结果]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4个钉道感染。
本研究的目的,将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作为导致髌股关节炎的一种独立因素进行研究,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其致病的生物力学基础,根据所研究的结论,从力学角度模拟、探讨髌股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最后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滑车发育不良致结髌股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型以及部分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下六边形整块游离揭盖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患者22 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2~79 岁,平均54.2 岁.患者术前主要存在感觉障碍和下肢疼痛、麻木18 例,束带感1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0 例.以CT 仿真内窥镜及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椎管内的骨化黄韧带及其毗邻关系结构.采用超声骨刀下六边形整
目的: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以后,免疫炎症反应是骨髓炎发生发展的关键一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因子干扰素γ与骨重塑细胞有着复杂密切的相互作用。不过,到目前为止,干扰素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骨髓炎易感性的关系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干扰素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口慢性骨髓炎易感性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