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薄膜辅助气体诱导表面单原子分散

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会议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表面的分子自组装薄膜(SAMs)是自下而上构筑表面周期性纳米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对表面性质进行修饰和调控的有效手段.在基于各种分子间强/弱相互作用成功的构筑出形式丰富并可有效设计的组装结构的基础上,如何将这些结构利用起来自然的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近期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关注SAMs在多相催化上的应用潜力,如利用主-客体化学制备金属团簇,利用基于金属配键的组装体的金属中心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利用组装内的金属离子来捕获CO2分子等.
其他文献
分子马达驱动下的活性纤丝可以自发形成许多有趣的动态自组装行为,但人们对长程流体力学作用(HI)在涡旋态等自组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存在争议.建立了一个综合考虑HI效应、活
通过控制体系表面活性剂的量,利用金纳米棒成功构建了具有两种组装形态(头对头和肩并肩)的手性自组装体,发现肩并肩组装的纳米棒组装体相比头对头的组装形式具有更强的表面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资助下,开展了一些大环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与功能的研究.在本年度中,合成了几种环糊精衍生物,通过多种波
以自组装为方法的聚合型及离散型分子容器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是目前自组装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报道了几例以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组装合成的金属-有机分子容器,并探讨了其在
自组装是组装基元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特定有序结构的过程,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组装化学认识的不断加深,
发展兼具近红外荧光和核磁共振成像功能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可以有效地兼顾MRI高空间分辨率以及近红外荧光成像灵敏、快速等优势,在肿瘤成像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
依据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课题规划,在2014年度内项目组主要从事(i)以PAMAMDendrimers为分子骨架制备不同链长的表面自组装抗氧化剂,进而检验它们的动力学反应活性增加效果;(
嵌段共聚物可通过自组装形成尺度在10-100纳米的结构,这种独特尺度的结构在纳米刻蚀和药物可控释放等许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受限可以使结构产生对称破缺
具有d8电子组态的过渡金属离子pt2+具有新颖独特的性质,但目前利用pt2+配合物作为构建基元实现自组装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少.通过发掘pt2+配合物所具有的平面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