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黄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来源 :2020第八届中国水生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济南市黄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特征以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济南市黄河流域区域设置了16个采样断面,采用拖网、电鱼、调查鱼获等方式,分春、夏、秋三季进行了6次鱼类调查,并同期检测了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济南市黄河流域6次调查中,氨氮(NH4+)均值在前5次调查优于Ⅲ类标准,第6次调查突然变差,超过了Ⅴ类标准;化学需氧量(COD)均值在2014年超过Ⅲ类标准要求,2015年好转;总氮(TN均值)6次调查均劣于Ⅴ类标准;其他项目均值均优于Ⅲ类标准.总体来看,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质情况未达到Ⅲ类标准要求,水质较差.②调查期间共调查到鱼类47种,分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鲤形目的种数最高(34种),占总数的72.3%;鲈形目次之(7种),占总数的14.9%;鲶形目(3种)、鲑形目(1种)、合鳃鱼(1种)目、鳉形目(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4%、2.1%、2.1%、2.1%.③济南市黄河流域各站点鱼类物种数的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④济南市黄河流域各站点鱼类密度时空分布不均匀,同一点位,不同时期鱼类密度变化极大;不同点位,鱼类密度差距也较大.总体来说,济南市黄河流域鱼类密度随时间变化较大,且位于黄河支流的点位密度高于黄河干流点位.⑤应用济南市黄河流域各站点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鱼类均匀度指数(J)评价水质,多样性指数(H)评价结果属于中度污染,鱼类均匀度指数(J)评价结果属于轻度污染.⑥济南市黄河流域鱼类优势种较多,2014年和2015年优势种数量分别为13、16种,2014年和2015年物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最大的3种鱼类均为为鲫、?、麦穗鱼.⑦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济南市黄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水环境因子主要有浊度(SS)、电导率(Cond)、总氮(TN)、溶解氧(DO)、碱度(ALK)和总硬度(TD).
其他文献
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于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桑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调查了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采集并鉴定出47个分类单元,钩虾、环足摇蚊属、摇蚊属、纹石蚕为桑干河现阶段的优势种,其中钩虾占绝对优势.聚类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按照群落相似性可分为3组:组1以甲壳动物门钩虾为主要优势类群;组2以水生
水作为城市的灵魂,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除了发挥本身水利功能外,其美学功能以及生态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河道拦蓄后,扩大的水面改善了两岸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美化了城市面貌,成为新的城市景观亮点、绿色走廊、休闲场所、宜居之地.合理选择河道的蓄水方案,必须科学规划、优化设计、开拓创新,综合考虑防洪、环境保护、水生态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
针对水体底泥释磷加剧富营养化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吸附材料-镧基磁性壳聚糖(La-MCNPs)药剂,将其添加至水体底泥中,形成钝化底泥.考察了钝化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a-MCNPs的添加可以显著提升底泥对于磷酸盐的饱和吸附量(1.8~5.3倍)及吸附速率(2.33~8.33倍),降低底泥的释磷潜力.La-MCNPs对底泥吸磷性能的强化,主要是通过将底泥中不稳定的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富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是日照市为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所确立实施的“五大战略”,是日照市今后一段时期所秉持的攻坚目标和战略方向,怀揣着百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生态立市”居于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打造生态屏障、建立生态支撑对日照市未来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包括多方面、多要素,既有大气环境、海洋环境、森林环境,也有生物环境、地貌环境、水域环境。在日照市,水域环境首先想到
日照市针对河湖管理存在的问题,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全力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探索创新河湖长制长效工作机制、河湖监管模式和河长湖长管理制度,打造美丽示范河湖作为建设幸福河湖的关键手段,逐步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以黄河山东河段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泺口和利津两断面悬移质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悬移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悬移质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Hg元素超出背景值最多.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泺口和利津两断面均具有很高潜在生态风险,Hg是黄河山东段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工业革命加剧了人类对河流的开发与改造,现状的河流普遍存在生态失衡的现象,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解析河流廊道的结构与功能,提出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河流廊道规划体系,包括构建河网结构、保障生态过程、提升河流功能三个方面,为河流生态修复与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生态流量管理是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保留的重要水资源保护职能之一,同时也是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治江思路的关键一环.基于围绕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已开展的技术支撑工作,分析生态流量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监控技术手段、优化生态流量监控断面、完善生态流量泄放方案、科学确定生态流量要求和完善生态流量泄放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技术支撑工作建议,为强化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对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这三种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最常用的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三种方法的对比实验,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低、显色稳定,适合地下水等亚硝酸盐氮含量较低的水样测定;离子色谱法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范围广,适合地表水或其他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样测定,适用于大批量水样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低、测量范围广、测定速度快,适合各种类型水样测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水利工程管理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本文以常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为例,根据目前现状,分析其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借助先进管理思想构建水利工程运维现代化管理体系,针对管理处具有防洪、排涝、调水、改善城市水环境等功能要求,利用三维建模的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系统的设计,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正常发挥,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资产数据化、运行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