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丙烯酸甲酯/马来酸二甲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生物基纤维材料与汉麻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投料摩尔比85/15的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共聚物及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投料摩尔比85/14/1的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马来酸二甲酯(DMM)共聚物,并将三种共聚物熔融纺丝制备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与电子单纱强力仪(EYST)等对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结晶性、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的AN/MA/DMM(摩尔比85/14/1)共聚物纤维的熔融温度最低,为132.3℃,结晶温度最低,为127.5℃,与其他两种纤维对比,此纤维的熔融纺丝性能更佳,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4cN/dtex和16%.
其他文献
建筑用燃气采暖热水炉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现有的控制技术己经能满足机器安全性和使用性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完善燃气采暖热水炉控制技术进行探讨,浅析增加一些辅助的控制元器件(回水温度传感器和燃气压力开关)对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机器安全以及系统稳定性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文介绍了现如今在使用冷凝锅炉做地板采暖方面发挥冷凝锅炉效率最大化的优势来提高燃气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并充分利用外置设备和二次泵来解决因锅炉内部水泵扬程不足,以及其对地暖和冷凝锅炉效率的影响.指出由系统得知,在二次循环泵满足地暖末端运行流量,流速要求的前提下,对供水温度的要求就能降低到所需的锅炉最低温度最高效率下。当然,在做地板采暖末端系统中必须也要确保末端的保温性能最大化,系统施工中确保低能耗,低
本文介绍了圆盘热交换器的结构与制造方法,并更深入地介绍了其在冷凝式燃气壁挂炉上的应用,通过实施例,阐述了其工作原理;通过多项检验,印证了本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在分析燃烧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式燃烧器的结构原理以及优缺点,分析了燃烧器特性与燃气特性匹配问题以及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性能参数,通过建立燃烧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低压大气式燃烧器引射器内部的流场、温度场与浓度场进行模拟分析,为初步设计燃烧器提供了各项技术参数,有助于燃烧器设计的改进、减少实验工作量,以寻求减少烟气对环境污染的途径,达到减排节能的目的。
采用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巯基改性,进而引发化学镀银.以SEM研究聚酯纤维表面在处理过程中表面形貌变化.采用XRD对经巯基改性和化学镀银后的聚酯纤维进行表层晶体结构的测定.采用四点探针方阻仪测量织物表面的方阻.讨论改性处理中巯基硅烷的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以及改性液浴比因素对化学镀银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分数为1%,改性时间为120min,改性液浴比为
主要对共聚芳砜酰胺水洗丝进行了不同级数的热拉伸,探讨了纤维结构和性能在多级梯度拉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应力-应变和动态机械热分析(DMA)研究了不同拉伸级数下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同时,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不同拉伸级数下纤维的结晶度、晶区取向度以及片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拉伸的进行,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步增大,在玻璃化温度以下进行热拉
碱复合溶剂溶解纤维素是直接溶解过程,没有衍生物生成,利用此溶解体系纺制纤维素纤维具有无污染,操作简便等优点,研究碱复合溶剂溶解体系纺丝工艺对纤维素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取了新型碱复合溶剂NaOH/硫脲/尿素水溶液对纤维素进行溶解,并用H2SO4/Na2SO4溶液作为凝固浴,对纤维素溶液进行湿法纺丝,获得新型纤维素纤维.通过变化凝固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研究新型纤维素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从
采用磷系阻燃剂FRP对再生聚酯(RPET)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对RPET/FRP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切片经过干燥,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再生聚酯纤维,采用复丝强力仪测试了不同磷含量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FRP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但使纤维强度有所降低.采用极限氧指数(LOI)研究了不同磷含量再生聚酯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后发现,添加FRP可有效提高RPET的阻燃性能.
本文以固含量20wt%的P(AN-co-VDC)原液为壁材,纯正十八烷为芯材,通过同轴静电纺制备正十八烷/p(AN-co-VDC)核/壳结构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研究了不同壁材/芯材进料速率比下纤维的表面形貌、核/壳结构和热性能.纺丝过程中壁材的进料速率为1.250ml/h,芯材的进料速率分别为
选用硬脂酸/月桂酸二元脂肪酸复配体系为储能控温介质,再生腈纶(PAN)为聚合物基体,采用常规湿法纺丝制备了PAN/二元脂肪酸储能调温纤维.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储能调温纤维的蓄热调温能力;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PAN与二元脂肪酸的质量配比、凝固浴浓度、纺丝液浓度及后处理条件对纤维强度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10℃热空气下干燥的调温纤维断裂强度优于常温干燥的,且随PAN组分含量、纺丝液浓度及凝固浴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