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吖嗪改性制备氮化硼纤维先驱体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硼吖嗪有“无机苯”之称,是氮化硼材料的先驱体,在空间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硼吖嗪单体在聚合的过程中易发生交联形成不溶不熔的聚合物,难以通过熔融纺丝制备氮化硼(BN)纤维,需要对硼吖嗪进行改性得到可熔融的聚合物,从而制备BN纤维。文中概括了硼吖嗪的一些改性方案,为制备BN纤维先驱体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波拿巴盆地(Bonaparte Basin)位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边缘的帝汶海(Timor Sea)海域,覆盖了西澳大利亚金伯利(Kimberley)地区的陆上和海上区域,面积达27×104km2。盆地形态上呈喇叭状向北帝汶海域张开,主体在海上(约25×104km2),陆上部分为西澳大利亚地区金伯利古老克拉通盆地。本文以地震资料、钻测井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多门学科的有关理论与
本文采用恒电压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硫酸掺杂的聚苯胺薄膜,研究了聚合电压和聚合电量对聚苯胺薄膜电致变发射率性能的影响。对聚苯胺薄膜外加-0.8V电压,其在8-12μm波段的透射率明显增加。对不同聚合电压和不同聚合电量条件下制备的聚苯胺薄膜的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薄膜在OV和-0.8V外加电压条件下的红外发射率变化符合透射式机理。
以WC硬质合金球为研磨介质,通过对ZrB2商业粉体的预处理,提高其烧结活性。在氩气气氛中,2200℃保温2h,常压烧结制备ZrB2-20vol%SiC复相陶瓷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C的加入量对ZrB2-SiC材料常压烧结致密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其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多,ZrB2-SiC复相陶瓷材料的致密度逐渐增加;同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和维氏硬
本文以氮化硅为原料,添加不同烧结助剂,利用液相烧结,制备高性能多孔氮化硅透波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强度和介电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系统分析了烧结助剂对材料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工艺条件下,与添加Y2O3-Al2O3复合烧结助剂的氮化硅多孔陶瓷相比,单纯添加Y2O3烧结助剂的氮化硅多孔陶瓷具有较高的气孔率、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水分子在石墨表面的相互作用。在计算中,采用SIESTACODE分别用原子簇(C6H6,C24H12,C54H18,C96H24)模拟石墨表面,计算单个水分子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能量,以及平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与石墨中的C原子形成氢键,不同的水分子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能量不同,随着C原子数量的增加,结合能也有所增加。氧原子到石墨表面的距离随着团簇个数的不同也发生变化
本文报道的耐原子氧聚酰亚胺膜作为一种热控材料将主要应用于近地轨道上的各种卫星。从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出发,设计一类新型的含有磷氧键的二胺,并选择国内已商品化的四羧酸二酐和二胺,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然后进行真空镀铝,得到达到技术指标的耐原子氧聚酰亚胺薄膜制成的镀铝二次表面镜,特别是聚酰亚胺薄膜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条件优化,大量的合成了聚酰亚胺树脂.经过反复探索,制备了幅宽大于
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Dy掺杂α-SiAlON透明机理。Dy掺杂的透明α-SiAlON陶瓷,是利用热压烧结法制备的,样品在1.5-5.0μm光谱范围内获得高于70%的透过率。其中计算结果显示:由于掺杂的Dy原子的价电子与α-SiAlON价带顶附近的掺杂能级相互作用,导致α-SiAlON光学带隙从0.4 eV增加到1.1 eV,由此抑止波长大于1.0μm的光子的吸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通过化学气相交联、引入烧结助剂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低电阻率SiC纤维和高耐温性SiC纤维,并对两种纤维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化学气相交联法制备的SiC纤维电阻率仅为0.5Ω·cm左右,纤维表面存在厚度约50nm的富碳层,并且在Ar气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后电阻率始终保持在0.4~0.8Ω·cm;高耐温性SiC纤维强度1.6~2.2GPa,结晶性高,在1800℃的Ar气氛中处理1h,强度保留
相交热吸收复合材料在长航时新型飞行器防热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三种不同纳米相变复合材料熔化吸热过程,分析了不同时刻复合材料的固-液界面位置、液相分数等。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蓄热密度与相交温度是影响服役条件下材料熔化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为飞行器防热结构用相变复合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通过先驱体转化法,制备出三叶形、三折叶形和T形截面碳化硅纤维。对三种纤维进行了XRD测试,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测试了纤维的电磁性能。三种异形碳化硅纤维具有相同的XRD谱图,但其介电常数有较大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三种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