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冰洋罗蒙诺索夫脊晚第四纪的冰筏碎屑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来源 :2016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冰洋中部地区沉积物中粗组分 IRD 的含量强烈的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在该区域的很多研究中得以证明。通过对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在罗蒙诺索夫脊采取的ARC5-ICE2 岩芯样品的多指标分析,以及与邻近的96-12-1pc 和PS2185-6 岩芯的对比,发现IRD(>63μm)在冰期的含量明显高于间冰期,并体现了良好的冰期-间冰期旋回。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气候逐年变暖,使得北极地区的气温不断上升,冰层逐渐融化,冰区不断缩小,在未来北极航道的开通将成为可能,世界各国对北极航道也越来越关注。专家预计,北极航道一旦贯通,必将成为沟通亚洲、欧洲、北美洲一条新的“海洋交通大动脉”。
Fram 海峡是北极海冰向外输出的主要通道之一,穿过该海峡的海冰输出量约占北极海冰总输出量的90%,直接影响到北极多年冰的质量平衡。海冰的输出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冰运动的制约,后者又受表面风场和海流的强烈影响。
会议
利用近 35 年微波遥感获取的25km 海冰密集度数据分别分析融冰期(4 月-9月)和结冰期(10 月-次年3 月)白令海海冰变化规律。分析发现,1 月-4 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呈加速增加且增加率基本一致;5 月-6 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呈缓慢减小且增加率基本一致;10 月-12 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呈加速减小且增加率逐月减小。
2016 年夏季,为保障中远海运集团“永盛+”项目6 艘次船舶北极东北航道航行任务的顺利开展,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利用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和多数值预报模式产品为其提供了北极航线的气象、海冰和海浪综合预报保障服务,共发布北极航道综合预报服务信息91 期,保障了“永盛+”项目的 圆满完成。
会议
New Siberian Islands lies between Laptev Sea and East Siberian Sea.Every year Landfast ice develops significantly all the way from the continent coast to these islands.
会议
本文将国外北极环境噪声、冰下声传播和混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北极环境噪声的种类及测量方法、边岸噪声和海冰建模的发展情况。对于北极冰下声传播,大多数的研究为测量冰下声线剖面以及声传播损失。
会议
By riding on the eastern branchof the Prydz Bay gyre,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intrudes on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gradually transforms into modified Circumpolar Deep Water(mCDW)by mixing withthe
会议
南大洋是全球海洋底层水的主要源地,跨等密度面的海水上涌是海洋中深层水返回海洋表面的重要途径,跨等密度面的海水通量控制着碳、热量和营养盐等物质的存储,对地球气候系统有重大影响。南大洋放射性碳证据表明,在上一次退冰川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被认为是由深海尤其是南大洋聚集二氧化碳的快速释放造成的,然而其变化的机理特别是海-气间二氧化碳快速流通的原因犹未可知。
会议
南大洋冬天出现的冰间湖强烈影响着南极海冰的生成。罗斯冰架冰间湖是南大洋产冰量最高的冰间湖。本文基于被动微波海冰密集度数据和再分析气象资料建立产冰量模型,计算2003-2015 年罗斯冰架冰间湖的产冰量,研究产冰量连续多年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测试。
会议
北冰洋富 Mn 褐色层是建立年龄框架和地层对比的有效工具,但是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分析北冰洋阿尔法洋脊B85-D 孔冰筏碎屑(IRD)、有孔虫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探讨了沉积物颜色即Mn 元素旋回在建立年龄框架中的可行性,以及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在Mn 元素富集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