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第8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隐孢子虫在公共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河南省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了郑州、许昌、漯河和禹州等地区6个猪场共417份粪样,并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固绍品种雏鸡和昆明系小白鼠和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动物交叉感染试验.结果为:根据形态大小初步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平均感染率为10.95﹪,20日龄以前的仔猪感染率为0,21~40日龄的仔猪感染率为12.20﹪,41~60日龄的仔猪感染率为21.19﹪;从自然感染猪体内分离的隐孢了虫卵囊不感染5日龄的固始品种雏鸡和18日龄正常的昆明系小白鼠,但是能感染免疫抑制小白鼠,对4日龄的仔猪有较强的感染性,并且出现严重的拉稀、脱水等症状.石蜡切片和HE染色结果显示,猪源隐孢子虫寄生在小白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以及仔猪的盲肠、结肠和直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WN10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WN10以20μg/只的剂量分三次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生新生幼虫数、感染35d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WN10抗体IgG滴度.结果:WN10免疫小鼠后获得旋毛虫7日龄成虫、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
我县岔路镇大楼村一农民于2002年5月3日晨误吞野猪胃内线虫(2004年9月确诊为多洛雷斯氏颚口线虫或陶氏颚口线虫,Gnathostoma doloresi Tubangui,1925)11条.当日该农民出现腹痛,并呕出鲜血.手术前继发出血性休克.同年5月3日下午10时住进县第一医院.在5月4日和6日两次胃手术过程中从腹腔查到了多洛雷斯氏颚口线虫2条,从胃中发现同名虫体9条.本次手术确诊呕血和休克
从确诊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牛,无菌采集血样,经纯化后抽提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用实验设计的能扩增多种动物血管养菌部分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扩增出大小约为370bp的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实验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温氏附红细胞体最靠近,同源性为97﹪,反映出同种病原体在不同地域环境中存在的遗传差异.为牛温氏附红细
按照SMART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说明,以TRIZOL试剂提取的土耳其斯坦东毕明虫成虫总RNA为模板,以含SfiⅠB酶切位点的oligo(dT)为引物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利用含SfiⅠA酶切位点的SMART核苷酸作为cDNA第一链在mRNA5端延伸出去的模板,采用LD-PCR技术以改良的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经蛋白酶K和SfiⅠ消化后,过CHROMA SPIN-400柱
采用RAPD技术对11株Eimeria maxima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比较研究,同时与2株E.tenella和2种鹅艾美耳球虫基因组DNA多态性相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引物S38具有种特异性;4种球虫间SI值均小于0.30,E.tenella株间的SI值(0.9216)大于E.maxima株间的SI值(0.7822);11株E.maxima间的SI值不尽一致,总的是上海株与其它各株间的SI值(0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虽然本病很少引起死亡,但可使感染兔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2004年3月,泰顺县山野兔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邻近8家养兔户收购的105只肉兔,在屠宰加工时
首次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序列分析对犬弓首蛔虫线粒体DNA(mtDNA)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该属的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以及弓蛔属狮弓蛔虫进行种间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和种群遗传关系.结果发现犬弓首蛔虫种群(Tcan1-1、Tcan13、Tcan16)内pcox1的基因序列平均差异为2.87﹪;与马来亚弓首蛔虫种
以玻璃纸做材料,用1日龄雏鸡为实验动物,用单孢子囊分离技术,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进行了分离,实验室单孢了囊感染42只鸡(其中7只鸡由于其他原因死亡),在感染后5~12天,用饱和盐水漂浮集卵法对鸡粪便进行检测,其中10只鸡检出卵囊,球虫单孢子囊分离成功率为28.6﹪.结果表明,该单孢子囊分离技术简单易行,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
以雏鸡为实验对象,以抗球虫指数(ACI)为判断指标,检测5mg·kg马杜霉素,70mg·kg盐霉素,1mg·kg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抗马杜霉素株、抗盐霉素株、抗地克珠利株和实验室保存的敏感株的控制效果,比较该3种药物之间的交叉抗药性,结果表明,马杜霉素对抗盐霉素株、抗地克珠利株和敏感株都有很好的抑杀效果,地克珠利也可有效地控制抗马杜霉素株、抗盐霉素株和敏感株,同时,盐霉素也可有效地控制抗地克珠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从柔嫩艾美耳球虫甘肃株(E.tenella GS,Et GS)和堆型艾美耳球虫青海株(E.acervulina QH,Ea QH)孢子化卵囊的子孢子中提取的总RNA扩增得到鸡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3-1E基因(Et GS 3-1E和Ea QH 3-1E).将Et GS 3-1E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构建了的pGEX-3-1E原核表达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