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舒、养胃舒预防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温胃舒、养胃舒对产毒幽门螺杆菌(Hp)浓缩培养上清液(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75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 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组)、硫糖铝保护组(Ⅲ组)、温胃舒保护组(Ⅳ)、养胃舒保护组(Ⅴ)。分别用分别用生理盐水(Ⅰ、Ⅱ)硫糖铝(Ⅲ组)和温胃舒(Ⅳ)及养胃舒(Ⅴ)提前给小鼠灌胃,然后用生理盐水(Ⅰ)及产毒Hp菌CCS灌胃(Ⅱ、Ⅲ、Ⅳ、Ⅴ)灌胃,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上皮损伤 积分(EDS),以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药物的预防保护效果。 结果:单纯损伤组在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水平产生明显损害,保护组胃粘膜损害交单纯损伤组明显减轻。Ⅰ,Ⅱ,Ⅲ,Ⅳ,Ⅴ组的胃黏膜EDS依次为1.18±0.31,2.47±0.58,1.72±0.73,1.61±0.73,1.56±0.67。单纯损伤组胃粘膜EDS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温胃舒、养胃舒保护组与硫糖铝保护组胃粘膜EDS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P<0.05),各保护组之间比较EDS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温胃舒、养胃舒对Hp培养上清液所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活动度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本文对58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了分析,对病例选择、研究方法、结果等进行了总结。
目的:观察酒肝清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2°玉泉方瓶牌白酒灌胃8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给药酒肝清颗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测定肝细胞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观察 肝脏病理改变。结果:酒肝清颗粒能抑制病鼠血清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产物,具有调节能量平衡、脂肪代谢与机体免疫等多种功能,并在实验动物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既往发现瘦素促进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本研究采用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株,观察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扶正化瘀方对瘦素刺激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作用,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研究中,分别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06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12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β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学有关斑秃发病机制的三大理论:基因遗传学说、炎症介导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并从现代医学角度结合中医病机学说介绍了周教授“中医为本、西医为用”的临床辩证思路。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法,研究灌服赤芍水提物后的犬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赤芍水提物给彼格犬1次性灌胃,取给药前的血清、给药后2h、3h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流式细胞法检测以上采血时间点上2%浓度的药物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HSC-T6作用72h后的促凋亡作用。结果:2h、3h两个时间点的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HSC-T6细
内因有七情,外因有六淫,不内外因有饥饱劳累等,均可导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因此,如何诊治消化道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对运用中药治疗消化道肿瘤常见症状的一些体会进行了介绍。
目的:观察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770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合成特异性靶向ACC的硫代修饰ASODN;脂质体法转染至人肝细胞株HL-7702;设置空白对照组、脂肪肝模型对照组、ACC ASODN脂质体转染组。脂肪乳剂培养法造脂肪肝细胞模型;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测定ACC酶活性;HPLD分析法测定丙二酰辅
唐志鹏教授投身中医临床二十余年,特别擅长脾胃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并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唐志鹏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早期黏膜层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安全、完整和根治性切除,这一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对这类病变的处理方式。常规内镜检查难以区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部分病变得不到正确的内镜治疗。随着电子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染色内镜的普及,染色联合放大内镜观察腺开口结构(pit)是鉴别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的重要指标。病变表面形态由pit和pit之间微血管结构(CP)组成,染色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