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似性的球磨机筒内颗粒运动离散元模拟

来源 :第四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采用离散单元法来研究散体等非连续性性质材料的运动形态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受制于现有的计算能力,在模拟球磨机等回转类设备简体中颗粒的运动形态时,其计算体系及规模难以按颗粒与简体的实际比例尺寸来建模。本文采用相似性原理来减少模拟中的颗粒数量,从而缩小仿真模拟的计算规模。为了不改变颗粒的运动形态,基于颗粒脱离时刻的受力分析,依据脱离角不变推导了颗粒重力加速度,球磨机半径和球磨机转速之间的缩比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可知若要保证不同尺寸的球磨机中的颗粒运动形态一致,可以通过(1)保持颗粒重力加速度不变并修正缩比后球磨机的转速,或者(2)保持球磨机的转速不变并修正颗粒的重力加速度等方法来实现。为验证前述所推导的缩比关系的正确性,本文分别对不同尺寸的球磨机中抛落式运动状态下的颗粒运动进行了模拟,在EDEM软件中建立了六组仿真模型,分别对前述两种方法进行了球磨机中单个颗粒和多颗粒运动状态的数值仿真,并提取了各仿真模型中单颗粒的运动轨迹和能量变化以及多颗粒的整体颗粒运动形态和流量变化。结果 表明:采用缩小模型尺寸或者改变颗粒大小的方法来减小计算规模,可极大提高计算效率,但必须对运动力学参数(如转速)或物理参数(如重力加速度)进行校准;当保持重力加速度不变时,为了保证缩比模型中的颗粒运动形态不变,缩比模型中的球磨机转速应当修正为实际模型的√S倍,且缩比模型中颗粒抛落过程的能量变化为实际模型中能量变化的1/S倍(S为实际球磨机半径与缩比后的球磨机半径的比值);当保持球磨机转速不变时,为了保证缩比模型中的颗粒运动形态不变,缩比模型中的颗粒重力加速度应当修正为实际模型的1/S倍,且缩比模型中颗粒抛落过程的能量变化为实际模型中能量变化的1/S2倍。结合单颗粒和多颗粒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缩比模型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该方法将能有效的减小球磨机数值仿真模拟体系及规模。
其他文献
大规模颗粒离散元的并行计算通常基于理想的球形单元,然而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是由非球形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动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质方面与球形颗粒具有显著差异。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能够准确地描述非球形颗粒的几何形态,并可通过非线性迭代算法精确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针对非球形颗粒间接触判断的复杂性及大规模颗粒的计算需求,发展了基于CUDA-GPU构架下超二次曲面离散元
通过埋没于颗粒中受激简支板的振动响应试验来研究颗粒介质中弹性板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采用接触式应变传感器获取埋没于颗粒中并受简谐激励的对边简支方板的振动响应,采用等幅扫频的激励方式,观察到弹性板动态应变响应的跳跃现象,并对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板耦合运动的颗粒介质附加质量、刚度和阻尼效应是振动板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来源,板的非线性现象与颗粒埋深(板上颗粒层厚度),力幅以及扫频路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涉及土体骨架与水的耦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变形损伤破坏过程。本文以伽辽金无网格法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滑坡模拟的三维正则化无网格法。文中采用无网格近似对非饱和土体耦合运动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进行空间离散,对土体损伤演化则采用指数函数损伤模型进行描述。为了消除滑坡过程中由应变软化引起的数值离散的敏感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拉格朗日稳定节点积分的二次应变光滑方法,并建立了相
粘接性的颗粒离散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如边坡稳定性分析、基坑开挖过程分析、隧道掘进过程模拟、采矿过程模拟等。岩土工程中往往涉及大量的支护 结构,如锚杆、锚索、桩等,这些支护结构一般可采用杆件单元进行描述。杆件单元与有限实体单元的插值耦合及共节点耦合已经较为成熟,但杆件单元与颗粒的耦合则研究较少。提出了一种基于罚弹簧的杆件-颗粒耦合方法,通过在杆件节点与颗粒质心间设立法向罚弹簧及切
在高温气冷堆堆芯内存在氦气与大惯性燃料球颗粒组成的高温缓慢两相流动体系,现有的CFD-DEM耦合模型不能满足该特殊两相体系的建模和模拟的需要。对此,作者针对大颗粒堆积体系的稠密两相流提出了基于守恒型质量分布的光滑虚空隙率函数,并用该函数来求解两相之间的动量耦合问题。算法在不同尺度上分别考虑流固之间的双向耦合,并采用喷动床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在两维和三维喷动床模拟结果上,均较采用传统CF
会议
含热对流的颗粒两相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和科学的众多领域,涉及流体流动、颗粒运动、颗粒和流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温度相关的复杂耦合效应.传统的网格方法难以模拟相关问题,因为复杂且运动的颗粒边界会导致流体区域网格的大变形以及不停的重构.目前流行的无网格与粒子类方法在处理运动边界与多物理场耦合效应上有着自然的优势.但是,目前的无网格模拟大多研究颗粒动量交换或自然热传导问题,对含能量交换(热对流)的颗粒流
光纤脉冲激光凭借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和易控制性己广泛应用于增材制造领域。而粉床对单个激光脉冲能量的吸收机制和规律尚不明确。本文基于离散元法对粉床的堆积,利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模拟研究了SLM工艺中Ti6Al4V粉层对单个激光脉冲能量的吸收区域尺寸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单个光纤脉冲激光峰值功率、脉宽、聚焦直径和粉床颗粒的粒径分布对SLM粉床能量吸收区域尺寸的影响规律。经过对比,模拟结果与以往文献中的实验数
人类在冰区开展科研考察、资源开采以及开拓新航路等活动日益增加,对海洋结构的抗冰设计提出了迫切需求。深入研究海冰的破裂机理对于提高海洋结构抗冰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海冰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发生由连续体到离散体的演化过程。其中,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过程尤为重要。目前,离散元法采用粘接-破坏准则,可以十分方便地模拟海冰的破裂过程。然而,该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裂纹只能沿着单元界面扩展会导致
本文以经过筛选的颗粒物质谷物和菜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漏斗法进行颗粒物质堆积,并在堆积过程中进行录像,记录颗粒堆积过程,经录像视频处理为图片,用计算机软件“CorelDraw”处理图像,计算出颗粒物质小米、黄米、油菜籽和香菜籽在堆积过程中的堆积角和崩塌角,得到堆积角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由己测得的谷物的物理参数,分析谷物颗粒的表面摩擦系数、颗粒堆积密度和颗粒表面磨圆度等对颗粒物质堆积角和崩塌角的关系
内部颗粒运动的测量技术至今没有突破,缺乏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三维空间颗粒平移和旋转运动测量技术,已成为制约颗粒流基础研究的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的单颗粒运动(质心平移三轴线速度、绕质心旋转三轴角速度)无线测量技术和仪器。通过将惯性传感器、无线通讯芯片、和单片机组成的嵌入式测试节点植入颗粒球内部。在颗粒运动过程中,每个节点实时将测得的颗粒平移加速度和旋转角速度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用户端,用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