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融资》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及对会展专业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会展融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会展专业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会展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课程线条安排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和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路径学习和研究;以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为研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亲自去做;让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近行业;能够全程全方位反映学生学习和工作业绩,并在学习过程中时时起到鞭策作用的课程考核方法;建立团队合作的学生学习组织。
其他文献
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主要分析框架,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点、发展规律以及世界级会展中心的发展实践,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区域)成为世界级会展中心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世界级会展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该体系,诊断浦东新区目前会展业发展的差距,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旨在促进浦东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其加快迈向世界级会展中心的步伐。
文章介绍了重庆会展业的发展概况、发展优势及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重庆会展业发展面临国际会展人才奇缺的尴尬局面。通过对国际会展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介绍了四川 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在探索国际会展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努力,以期拓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以英语特色学科为依托的国际会展教学质量及效果,跟上重庆会展业飞速发展的步伐。
从国际会展业和活动管理教育发展的实践及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都在逐渐认同“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地位和影响。随着中国会展业的长足发展和会展教育的日益成熟,国内会展教育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以迎接活动管理时代的到来。本文在总结国际活动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分析目前中国会展教育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侧重从单个院校的角度,提出了国内会展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策,
中国会展理论科学研究现状已基本接近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的关于学科应具备的标准条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会展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会展学科制度是指会展学学科的规范体系及其物质体现。中国会展学科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洋为中用,走中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会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有着共通之处,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复旦大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提出以课程设置为培养模式之本,以实施完全学分制和班级导师制度、坚持提高教学质量、持续垒实科研实力、构建强大师资队伍、鼓励实习实践、扩大国际交流、加强素质修养与人格养成为抓手和主要措施,探索了在中国经济走向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会展作为服务于企业的一种有效营销工具,在企业营销组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会展营销工具的角度出发,审视会展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会展营销研究的现状,提出会展营销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以期会展业长足发展。
美德两国代表性高校会展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经验是学科归属比较明确、学科课程相对完善、专业方向和课程群比较丰富等。这恰恰是我国代表性高校会展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设置上需要借鉴美德的成功经验,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
本文阐述了在近期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重庆作为西部的直辖市所面临的巨大机遇,即承接吸引东部制造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的战略转移,以及在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政策下所带来的商机。由于宏观经济与会展业发展的联动性,笔者认为重庆会展业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重庆必须正视其会展业发展现状中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重庆高校会展人才教育的模式。
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往往强调三维立体空间构成的重要,而忽视了与三维立体空间相依存的、常常以衬底形式出现的平面版面的作用。没有平面版面的围合便难以形成空间、组合造型,同时,没有好的平面版面的衬托,再好的立体空间构成和造型也会黯然失色。如果把起衬托作用的平面版面视作为底的话,那么整个立体的展位造型就可以作为图的形态呈现在面前,这里的立体与平面的关系即是图与底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得益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文章按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特点和会展行业的需求,研究和设计一套适用于会展专业的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调研实训方案,以实现从认识—到设计—到实施的—到运用的—体化训练。努力探索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