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膜辅助控制的溶析结晶过程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膜辅助溶析结晶是一种新的过程技术,对于制药、化工、食品等工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相比传统的溶析结晶工艺过程,其优点在于结晶条件温和,没有温度变化、结晶周期短、产品质量高、易于控制和扩大化、高效、经济、环保等。本研究以中空纤维膜组件做为溶析结晶过程控制的核心系统,通过对膜两侧压力差、温度差、流速等调节,实现膜丝内溶析剂的跨膜传质速率控制。通过中空纤维膜渗透分散的溶析剂,增加了溶析剂与结晶溶液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组件内结晶溶液的过饱和度均匀分布,为结晶成核提供稳定的环境,避免了爆发成核对晶体产品粒度、形貌的影响。该过程可调控性较高,可根据不同的结晶产品,选择适宜的膜和操作条件。在一个批次的生产中得到不同类型的晶体。同时,通过改变溶析剂的加入方式,避免传统滴加式溶析结晶过饱和度分布不均匀的缺点,进而得到粒度分布更好,更加理想的晶体产品。
其他文献
钠化焙烧提钒法是从钒矿中提取钒制备氧化钒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在该法提钒过程中,产生的钒碱料液中的碱无法得到回收循环利用,浪费了大量的碱资源.离子交换膜过程可实现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因此我们考虑使用阳离子交换膜扩散渗析和阳离子交换膜膜电解的集成过程用于分离回收钒碱料液中的碱.我们考察了扩散渗析膜、扩散渗析扩散侧和渗析侧的流量大小和流速比对扩散渗析分离回收钒碱料液中的碱的影响,也考察了电流密度大小对膜
垃圾渗滤液由于其水质变化量大、有机物浓度高、氨氮含量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等,处理难度大,成为目前水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本研究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负载平板炭基电催化膜,并以此作为阳极、不锈钢网作为阴极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处理某垃圾填埋场生化后超滤出水(COD为389 mg/L,NH3-N 69.6mg/L,总氮109.5 mg/L,pH值7.60,电导率8030 μs/cm),结果
有机无机金属骨架(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在气体分离、催化以及传感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在聚合物基底上生长一层连续的MOFs分离层依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MOFs与聚合物基底之间的相容性较差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使用一层无机二氧化钛中间层来增加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复合膜包含一层约400纳米厚度的ZIF-8膜。随后的气体分离测试证
陶瓷纳滤膜的制备过程复杂、难度大,且由于涉及技术保密,因此,目前国际上只有德国Inopor和法国TAMI公司能够提供商业化产品。本课题组经过在陶瓷膜领域近二十年的积累和十年的攻关,在国家科技部“863”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下,率先在国内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陶瓷纳滤膜系列产品。目前,我方陶瓷纳滤膜产品己在化纤工业碱液回用、色氨酸脱色和中药提取物等液体精密分离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在化纤工业碱
氧化石墨烯材料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可调控的物化性质,因而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Geim[1]等开创性的工作发现,亚微米级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膜对其他分子都不可渗透,仅允许水分子快速通过.由于氧化石墨烯膜具有快速选择性二维纳米水通道,其在水净化和脱盐等方面应用的研究大量报道.本工作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陶瓷管式内膜,相比于目前报道的自支撑或聚合物支撑的氧化石墨烯膜,氧化石墨烯陶瓷管式膜内膜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实现中水回用已成为造纸工业减排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反渗透浓水的减排问题,采用DL纳滤膜对造纸工业反渗透浓水进一步处理,设计了田口正交方法,分析了错流速率(CFV)、跨膜压差(TMP)和浓缩倍数(VRF)对硬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CFV=0.116 m/s、TMP=1.6 MPa和VRF=4时,纳滤膜对硬度去除效果好,硬度去除率为80%,对硫酸根和COD的截留率分别为95.3
反渗透膜法脱盐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海水淡化总产水量的60%以上。然而反渗透技术产生的浓盐水污染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能耗瓶颈等问题推动着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工作以第三代海水淡化膜法集成系统的构建为核心,综合评价了膜法预处理-反渗透、反渗透-正渗透、反渗透-压力延迟渗透等几种典型的膜法集成系统,提出了利用膜法集成技术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能耗与实现零排放的基本思路与原理
染料己被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在工业过程中产生排放大量的废水.染料废水已成为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高效处理染料废水成为关键.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单原子层构成、具有独特亲水性的二维网络结构碳材料,能够有效分离水合半径大于0.45 nm的离子,近年来在吸附、分离等方面展示诱人应用前景.本工作采用Hummers法制备GO,经压力辅助法在AAO等多孔载体上制备了GO复合膜
微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由于其独特的规整结构和可调的孔道化学环境使其在气体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可塑性被广泛的应用于气体分离膜。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形成混合基质膜材料将有望结合他们各自的优势形成新一代的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然而,如何发挥MOFs和高分子材料各自的性质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MOFs的颗粒大小、MOFs孔道在膜中的取向、高分子在MO
膜吸收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能够实现氨的回收利用.正交实验表明,废水pH值是影响氨氮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氨氮传质系数K与废水pH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提高pH值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废水中氨氮浓度对氨氮去除率和K值影响不大,故而膜吸收法可适用于不同浓度的氨氮废水.当硫酸吸收液浓度大于0.1 mol/L时,提高硫酸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因而可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同时,为了抑制伴生膜蒸馏现象,可向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