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选择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能够产生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实现集群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区域创新力的提升。文章阐释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情况,指出其已有了一定的产业集群的基础,并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观及创新集群的特点分析。指出创新集群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其他文献
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重大转折期,这一阶段,容易引发抑郁、网络成瘾等问题。在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生涯规划的教育,通过生涯规划意识的普及、个别生涯辅导的开展、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的测验等自我认识的方式、生涯规划选修课的开展、团体生涯辅导的实施来促进大一新生段时间内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寻找到个人生命的动力。
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制约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因素有:对高校心理索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支持的力度,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体制的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激励机制等。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使用功能正在日益减弱,不少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本文介绍了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做好颜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保护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提出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体活动蓬勃发展,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也日益深受群众的喜爱,呈现出五彩缤纷、日益多元的新趋势,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同胞经历了20世纪的政治改革、经济腾飞、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一次次大洗礼之后,焕发的勃勃生机。本文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的取材、构思与包装进行介绍。
“民族民间文化”应当作为一个广义概念,指由某一特定民族世代相传,不断加工、修改,反映了该民族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心理特征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群体特征、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的文化表象。本文介绍了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存和保护状况,简述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立法与保护,并对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提出建议。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由近现代工业飞跃式发展所引起的问题,它还与某些世界观、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必须从人们内心培植起自觉的生态意识并身体力行,才能有助于真正解决生态问题,我国存在着多种宗教,特别是在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在各民族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某种宗教信仰甚至成了一些民族文化的基础或核心,宗教的教义教规、情感体验、修持实践
民族文化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拥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在其发展成长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定程度上它特指精神财富,如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戏曲等。本文介绍了民族文化的特性,并展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技术全球化与中国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提高我国技术水平、正确处理全球化技术发展中的技术民族性和相对独立性问题、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不是社会存在,而是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体的、人一社会的互动模式,它兼容社会存在一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了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人不断地建构、超越并重建社会存在一社会意识。
本文对工程与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工程舞台”上,不但要实现技术目标而且要实现其他目标。在工程活动中,技术因素和其他因素发生了和发生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应该避免单纯技术观点,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和正确处理技术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