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4在小于胎龄儿生后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在小于胎龄儿生后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组(S1组)、小于胎龄儿无追赶生长组(S2组)、适于胎龄儿组(AGA组).生后4周和12周取血、肝脏和脂肪组织,检测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总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相同体质量肝脏和脂肪组织中Toll样受体4、髓细胞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k)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mRNA的表达. 结果:与适于胎龄儿组和小于胎龄儿无追赶生长组相比,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组随年龄增长血糖、血清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酷和HOMA-IR逐渐增高(P<0.05),相同体质量肝脏和脂肪组织中Toll样受体4.髓细胞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fcB、肿瘤坏死因子一a和白介素一6 mRNA表达量也逐渐升高((P<0.05);肝脏和脂肪组织中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 ),脂肪组织中的相关性显著高于肝脏组织((P<0.05)。 结论:SGA生后追赶生长者随年龄增长出现糖脂代谢异常;肝脏和脂肪组织Toll样受体4信号途径激活,诱发以TNF-α和IL-6为炎性介质的慢性炎症,促进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中作用更强。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总结小儿Dent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一例以"发现蛋白尿3年余"为主诉的7岁9个月的男童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结果、诊断、治疗等.结果:根据患儿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尿蛋白电泳示肾小管性蛋白尿,3年前做肾脏病理示肾小管病变,曾给与激素治疗3个月,仍有尿蛋白阳性,自行停激素治疗,未再用药,现做泌尿系B超示双肾髓质钙质沉积,给与完善基因学检
本文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血浆IL-9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选择79例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尿液检查正常与否分为无肾损害组和有肾损害两组;对照组为28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ELISA测定各组儿童血浆IL-9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表明,过敏性性紫瘫患儿急性期血浆IL-9水平显著增高,其变化在合并肾损害患儿尤为明显,提示IL-9水平异常增高在HSP特别是紫瘫性肾
小儿紫癜性肾炎是儿童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的重要方面.我们应用黄葵胶囊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紫癜性肾炎,探讨在减少蛋白尿方面的疗效.
本文评估血液灌流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消化道受累(消化道出血、腹痛不能耐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对常规治疗严重消化道受累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消化道症状缓解及复发情况、皮疹反复情况以及肾脏受累情况,评估血液灌流治疗对常规治疗无效、严重消化道受累患儿治疗的疗效.
通过新生儿筛查评估2011年5月-2014年5月山东省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并总结经早期治疗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特征、突变分析和治疗方案.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肾损害,好发年龄为3~10岁.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据文献报道,约20~80%的HSP患儿并发肾脏损害,导致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急性期出现严重的消
目的:探讨小鼠足细胞CXCL16表达变化对细胞内ox-LDL及β1整合素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将15只雄性Ba1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辛伐他汀治疗组.阿霉素肾病组、辛伐他汀治疗组给予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5mg/kg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辛伐他汀治疗组小鼠予以辛伐他汀干预.7周后取材检测.细胞实验: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ox-LDL处理组(ox-LDL组)、C
本文总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低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低磷性抗维生素D询楼病的表型并不完全相同,可表现为身材矮小、骨痛、下肢畸形和牙齿自行脱落等,与XLHR不同,ADHR表现为外显率不完全和发病年龄多变。ADHR的致病基因为FGF23,该基因定位于12p13.3。此患儿全身多发骨骼改变,并血清AKP升高,FGF23基因突变,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支持AD
高苯丙氨酸血症是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有苯丙氨酸羟化酶或BH4合成或再循环所需的酶缺乏导致.引起高苯丙氨酸血症少见的原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的辅酶(BH4)的缺乏,BH4缺乏可通过BH4和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联合使用来进行治疗.山东省自2004年开始进行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本研究就是以自2004-2012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的BH4缺乏患者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