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ka来南海西北部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

来源 :2009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海南岛海岸沙地的木堆、棋子湾等剖面、南海北部大陆架ZQ2、ZQ4和北部湾钻孔剖面,以及该海域3000km浅地层剖面,通过对地层沉积相、风成沙粒度参数、SC/D值、磁化率、微体化石等代用指标的研究,以及对浅地层剖面记录的综合分析,在建立年代序列的基础上,重建近40ka来南海西北部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末次冰期间冰阶时气候相对温暖,滨海平原上河流三角洲前移,湿地、沙丘与交错分布;末次盛冰期气候干凉,海平面下降至-155m,广阔的大陆架上大片沙丘与河流三角洲、湿地相间分布;末次冰消期时气候冷暖波动并对应6次气候快速变化事件,大陆架上古沙丘或加积发育,或固定成壤;全新世气候回暖并发生多次冷暖波动。8ka时海平面迅速上升逐渐形成现代海洋环境,埋藏于海底的古沙丘演变为海底沙脊、沙波,海岸沙地发育次生沙丘。
其他文献
边坡地貌演化属于动力地貌学的核心内容,是Davis、Penck和King等经典地貌演化理论的重要基础元素。与边坡滑坡、崩塌、落石、水土流失等形式相比,整体性较好的岩质边坡平推演化机制是一种新的边坡地貌演化形式,包括陡崖侧向卸荷作用、基座吸水软化和陡崖宏观断裂破坏三方面。陡崖内部显著发育的卸荷岩体结构面及基座底部软质岩层是边坡地貌平推演化机制的基本条件,软质基座浸泡软化是边坡地貌平推演化机制的必要条
本文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威连滩坡地冲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沉积物样品采集和分析,结合1982年的航片和2006年快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地质历史时期风水交互作用的环境变化和坡地冲沟风水交互侵蚀的现代特征,结果表明:全新世初期,研究区由水成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风成沉积环境,并有小的沉积旋回,到了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得较温润,风沙活动减弱,风成砂逐渐生草成土,但弱砂质古土壤层较薄,从全新世晚期至今,风沙活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其形态与演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地貌响应以及为防沙治沙提供依据。本文从抛物线形沙丘的形态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及演变等几个方面回顾了近50年来国内外抛物线形沙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黄河宁蒙河段主要穿行于断陷盆地中,近期淤积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抬升,洪灾和土地盐碱化问题加重。为了弄清该河段泥沙淤积长期变化过程,正确预测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趋势,以利制定合理的治河措施,本文利用河段来水来沙与河道淤积关系、气候要素与区域产沙关系以及古气候与古径流等相关资料,重建了宁蒙河段近500多年来年沉积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9年以前505年间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达0.48×108t/a,
根据大量钻孔揭露在松嫩平原沉积了厚层黏土地层。对其采用孢粉分析、X衍射分析和古生物化石等研究,该黏土层属湖相沉积。并对该黏土层进行古地磁测年,其年龄于距今0.2~2.08Ma前,属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沉积,所以,松嫩平原古大湖在早更新世时就已存在,至晚更新世初大湖衰亡,进入河流时期,古水文网发生重大变迁。平原的形成先是湖积、冲积平原,后是冲积平原。
20世纪30年代陈国达院士发现并命名的丹霞地貌经以曾昭璇、黄进等学者数十年的研究,已在地学界形成基本共识。2005年4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教授等在新昌地区发现所谓“冰臼群”,提出新昌第四纪冰期曾发育有冰帽冰川,新昌穿岩丹霞地貌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论点,否定众多学者共同认可的构造抬升-风化崩塌-流水侵蚀作用的结论。本文从新昌穿岩丹霞地貌区切入,以新昌现代地貌形态为基本点,从新昌地质地貌发育史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是地球上除两极外冰川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可靠的第四纪冰川年代学、地层学、地貌学研究可为重建高亚洲第四纪环境演变,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作出贡献。采用最新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技术,对昆仑山口“望昆冰碛”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获得其最小暴露年龄为38.2-81.7ka,样品较集中地反映MIS3阶段冰进。81.7ka则有可能代表MIS6阶段冰进。结合Owen等资料,昆仑山口地区第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地区(包括希夏邦马峰)是青藏高原南部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这里是研究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区,一直备受地貌和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应用原地宇宙核素10Be暴露年龄测试技术,对采自希夏邦马峰北坡吉隆县城(宗嘎)东北琼嘎冰碛垄,聂拉木县刚彭庆峰北拉曲冰碛垄上的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并结合冰川地貌形态分析,对其发育时的雪线和温度进行探讨。
本研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次级盆地—德令哈盆地中的尕海湖泊DG02钻孔沉积物进行研究,通过较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69个样品,160年分辨率)与磁化率指标(340个样品,30年分辨率)对比研究,同时与典型气候记录对比,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规律和末次冰消期晚期以来尕海地区气候环境演变历史。
利用尕海湖DG02钻孔69个孢粉数据重建柴达木盆地东部10000aB.P.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化历史:11324~10312aB.P.,植被类型主要以荒漠草原,整个时段气候冷干,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的体现;10312~7671aB.P.,植被类型逐步向草原过渡,气候由温暖偏干;7671~4095aB.P.,植被类型为草原,气候暖湿;4095m~205aB.P.,植被类型演化为草原,气候向冷干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