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疗法联合三联取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慢病管理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双联疗法联合三联取穴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观察我院100例脾肾两虚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双联疗法联合三联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降压治疗.结果:治疗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81.07±7.23)mmHg、收缩压指标(128.15±9.25)mmHg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16.53±1.0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IVST,LVPWT、LVM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联疗法联合三联取穴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对现有的中医慢病管理在社区中的应用做出概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上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结果:大量理论以及实验性的文献为中医慢病管理的概况提供了参考与指引;结论:中医对慢病管理的作用,有临床证实、经得起实践检验.而中医本身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更是非常适宜在基层社区中为慢病管理服务提供实施手段.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头孢噻肟,有过敏和禁忌者禁用.治疗组采用中药化湿醒脾汤煎药口服,用药各14天.各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测定,并检测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变化,以及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大众对健康需求发生了显性改变.这种需求集中体现在对服务质量、心理感受、健康恢复水平和持久状态上.中医药因其文化包容性、理念特殊性、技术无创性,对于构建和服务于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十三五"规划已经启航,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小康,主要压力还是在基层、在偏远地区.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资料与护理体会,采用降血糖、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特色中药等的交替换药.结果:20例糖尿病足18例痊愈,2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外,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足部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促排方联合敷药灸脐疗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50例,运用经验方促排方敷药灸脐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40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结论:促排方敷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
肠道菌群对维持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调控等方面,影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判断标准,"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体往往是不自知的,并且亚健康状态随时可能因各种因素的诱发而进入疾病状态.因此,亚健康状态虽然不是疾病,但对人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如何干预亚健康呢?社区亚健康的现状又如何?为此,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社区对总人数为12560人的自愿被调查者进行检测,并采用问卷法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消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1000例消化科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
目的:建立具有中原特色的藏药浴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藏药浴治疗的类分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藏医提供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借鉴藏医药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地区的气侯,饮食,生活习观特点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药浴和发汗时的不适反应,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效果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具有中原特色藏药浴治疗方法,既达到藏药浴治疗类分湿性关节炎的
目的:观察消增1号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予消增1号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膜固思达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上皮内瘤变是否消失与性别无关;上皮内瘤变消失组与未消失组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5.67岁和60.27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