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波井筒数据传输系统的研制

来源 :2011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体钻井、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导向钻井以及随钻测井等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泥浆脉冲、电磁等数据传输技术在传输速率及适应性方面已不能满足要求,应力波(Stresswaves)井筒数据传输技术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石油研制了基于钻柱应力波的井筒数据传输系统.本文阐述了通过控制随时间变化的外载荷作用在钻柱上,使其产生应力波动来传输井下数据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发射机将源数据进行编码、调制,控制发射换能器将载荷作用到钻柱上,产生的应力波沿钻柱向上传播,安装在钻台以上的旋转钻柱上的加速度传感器阵列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磁波转发到地面接收机.系统的发射功率达到25W,接收灵敏度为-50dBm,传输速率大于16bps.发射器采用环形陶瓷振子激励,由专门设计的钻铤短节构成.另外还介绍了在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定向井上的现场试验,该试验成功传出了动态井眼轨迹数据.
其他文献
柴油机机械喷油器盛油槽压力曲线的特征明显,具有常规嘴端压力测试观测不到的针阀关闭时刻特征,可以判断出喷油器的启闭时刻、启闭压力以及喷油持续期.针阀开启压力和关闭压力基本不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压力突降对应的压力接近喷油器的静态开启压力.由于节流作用,盛油槽的峰值压力要高于常规嘴端峰值压力,在高转速下,压差约为10%.与嘴端压力和针阀升程联合测量的结果表明,盛油槽压力曲线与喷油器工作特征吻合,在没有针
在一台配有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两气门485柴油机上,进行了基于EGR技术的试验研究.在试验工况下,通过EGR率与喷射参数的调整,控制NOx比排放在3.5g/(kW.h)附近,研究了喷射压力和喷油定时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的的升高,所需要的EGR率增加,碳烟(Soot)比排放持续下降,比油耗(BSFC)基本无变化;随着喷油定时的推迟,所需要的EGR率减小,碳烟比排放先下降
随着越来越多发动机排放法规包含比ETC要求更高的WHTC测试循环,如何满足WHTC循环要求已成为极其紧迫解决的排放难题.本文主要介绍针对WHTC循环的特点,在柴油机上采用不同方案进行WHTC循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排气背压和加装节气门都能提高排气温度,加装DOC能促进NO转换为NO2从而提高转换效率,三个方案组合使用能够获得理想的排气温度,有效提高催化器转化效率,降低发动机尾气中NOx排放
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发动机机体主轴承壁进行疲劳强度仿真分析,计算了机体主轴承壁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并进行了机体疲劳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这说明本文的计算气缸体应力、强度的方法是有效的,同时也说明通过CAE快速验证发动机机体疲劳强度是可行的.
井漏是钻井施工中常见的复杂问题,常规堵漏技术难以满足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要求.本文从承压堵漏的机理出发,引述了“井眼强化”理论,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开发了抗温200℃的刚性颗粒材料A、弹性颗粒材料B、纤维材料C、变形充填材料D和“高失水材料”E;应用楔形模块、钢珠床和砂床模拟漏失地层,优化出了适用于裂缝型漏失和孔隙型漏失的堵漏浆配方;该技术在务古4井和晋古2-4(加深)井的承压堵漏施工中得到成功应用,承
AHDEB油田地层较复杂,存在大段膏岩及膏泥岩互层易吸水膨胀,井壁稳定问题较突出;塑性泥岩及盐水层易产生形变,初期钻井显示复杂(钻井液性能不稳、缩径、起下钻阻卡、泥包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安全和钻井速度.为此开展了对钻井液体系评价研究,筛选出了具有强抑制、高抗盐抗钙及抗钻屑污染的钻井液体系,在AHDEB油田现场水平井中应用表明:其各项性能稳定,防塌润滑效果好,各项施工顺利,为该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井漏十分频繁,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钻井速度,井漏问题是该地区施工必须逾越的难关.本文概述了该区块井漏情况;分析了井漏层位、原因及堵漏难点;详细介绍了堵漏钻井液、配套的堵漏技术措施以及堵漏工艺.大庆钻探顺利完成18口井成功堵漏施工,摸索出适合鲁迈拉油田防漏堵漏的技术措施.从而为以后该区块堵漏的钻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针对牛东1井三、四开钻井的需要,研发出了高密度、抗高温、抗盐“三高”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体系密度在1.20-2.0g/cm3可调,抗温高达200℃,抑制性好,抗盐膏污染能力强.牛东1井三、四开(2282-5641.57m)使用“三高”钻井液体系钻进,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整个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HTHP失水严格控制在10.0mL以内;动塑比高,携岩性好;润滑性好,起下钻无挂阻;抑制性强,返出钻屑
在了解川西地区井壁失稳特征基础之上,选取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岩心进行试验,有针对性的研制出了一套适用于该地区地层的硅酸盐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表明:所形成的钻井液体系具有流变性好,温度稳定性能强,抑制封堵性好,抗盐、钻屑污染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川西地区硬脆性泥页岩底层的钻井需要.
裂缝强烈的应力敏感性往往致使裂缝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屏蔽环具有较低的渗透率恢复率,改进配方并降低裂缝应力敏感性是提高裂缝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效果的有效途径.以川东北及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岩样和屏蔽暂堵优化技术为基础,开展了集成酸溶及非酸溶暂堵剂的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保护储层效果实验,实验揭示该新型钻井完井液具有较好的暂堵效果和暂堵强度,且无论是酸化解除滤饼前还是酸化解除滤饼后,其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