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泰利”鄂东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来源 :2006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发生在2005年9月2-3日,湖北省东部一场台风大暴雨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能较好地探测台风暴雨的风场结构,为今后台风暴雨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上海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引用国外研究通用的降雨场次污染物浓度(EMC)及初始冲刷(First Flush Effect)概念,研究不同功能区路面径流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初始冲刷效应等,以促进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研究,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大连市淡水资源极度缺乏,水资源总量为37.86亿m3,人均水资源量604 m3/a,分别相当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和1/4,处于警戒线以下.特别是金州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06 m3/a,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同时,区域内河流污染与海水入侵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大连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因
土壤侵蚀及其导致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和泥沙危害,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对于科学地进行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应用RUSLE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区域进行两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同时探讨了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包含多方面的问题,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其驱动机制是其中的关键.驱动力通常分为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两大类.生物物理驱动力包括自然环境的特征和过程,例如气候变动,地形,火山爆发,植物演替,土壤类型的过程,自然资源的有效性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则包括人口变化、贫富状况、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本文以河西绿洲的中心甘州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确立主
人们对黄河口演变问题的关注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对黄河口自然演变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黄河口治理措施的成败和黄河三角洲体的发育及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黄河口处在多重动力系统交叠作用界面上,其中以高含沙径流和弱潮河口的海洋动力环境为主要特征,使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造陆速度最快的新生陆地之一.正是由于黄河三角洲不断的"生长",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面积潜在待开发的处女地,给中国的建设者们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类是工程措施,以坡面与沟道防蚀拦沙为主,主要有各类梯田、鱼鳞坑、谷坊和淤地坝;第二类是林草措施,主要是造林种草;第三类是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垄作、覆盖耕作和免耕.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径流产生与汇集的下垫面条件,使产流、汇流过程发生变化.特别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林草措施、工程
相对当前偏重评价景观功能(数量指标)或强化景观结构(几何构形)的景观优化方式,景观功能网络的构建过程可联系无形的景观功能及有形的景观结构,结合阶层式因子分析及耗费距离模型,使景观功能网络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优化概念。本文基于目前景观生态学中多尺度景观格局和景观网络等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台湾全岛、中部乌溪流域及乌溪流域河岸典型区作为研究区,分别探讨全岛尺度、流域及斑块尺度的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应用
土壤侵蚀模型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关系的有益工具。然而,由于自然界是一个空间变异和干扰机制普遍存在的复杂系统,结构复杂、参数繁多的土壤侵蚀模型与较高精度的土壤侵蚀模型并不具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当模型的复杂程度超过数据的供应能力时,模型的精度将会随着模型复杂程度上升而降低。而对于相对简单的模型,在同样的数据条件下,有可能提供比复杂模型更高的精度。本文介绍的SEDEM模型就是一个模型结构相对简单,但
本文建立了以AMSU数据来分析台风的温度及风场结构。在许多的案例中,AMSU的观测成功的掌握到台风结构.利用MM5数值模式加入AMSU反演得到的风场数据可以看到AMSU数据在改进预报的潜力。
本文首先说明"中央气象局"建设都卜勒气象雷达观测网的具体情况,其次介绍雷达设备,雷达测报作业,雷达数据应用等情形,最后展望雷达测报作业近期更新与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