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w 9.0日本大地震破裂起始过程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14年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破裂前4s的起始位置、震级、震源机制解、以及频率成分.由于地震破裂起始的能量很小,我们首先研究了主震附近的地震作为参考事件,然后通过相对到时及振幅得到主震破裂起始的参数.我们首先利用海水表面反射水波pwP和海水-地壳界面反射的深度震相pP之间的走时差来测量参考地震上方的海水深度,然后利用该区域已知的海底地形对参考地震进行定位.在利用参考地震校正了30°~90°震中距离上的远震台站记录短周期信号的走时和振幅以后,确定了主震破裂起始参数.该地震破裂以Mw4.9小逆冲地震开始,位于北纬38.19°,东经142.68°,深度为21km,几秒钟以后,发展成稍慢且在海沟附近有巨大滑移的地震.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地震破裂过程的有限元方法.这个方法假设:1.断层是有厚度的;2.地震的发生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断层介质突然软化失稳的结果;3.断层破裂速度是常数.具体模拟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形成能够反映介质不均匀和复杂断层几何形状的震前初始应力场;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断层带材料损伤模拟地震.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模拟了一个低倾角逆冲型地震的断层破裂过程,并给出了
GRACE时变重力观测可用于研究大地震引起的同震变化效应.本文以2010智利Mw8.8地震为例,基于一种新的北向重力梯度的方法探讨了该地震效应的GRACE检测结果.利用位错模型计算了智利地震的同震重力和北向重力梯度变化效应,并基于地震前后分别1年的GRACE月重力场模型数据提取了相应的同震变化信号.比较分析表明,相比于目前常用的GRACE重力变化方法,根据北向重力梯度变化的方法提取的GRACE观测
巴颜喀喇块体是青藏高原内部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北侧边界东昆仑断裂上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东侧边界龙门山断裂上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而发生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其南边界中段,其东段边界是鲜水河断裂,西段边界是风火山断裂.实际上自1951年当雄8级地震后,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7级以上地震均围绕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分布.巴颜喀喇块体南北两侧的
菲律宾海板块由于处于板块汇聚带,其内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周边构造单元的接触关系越来越受到世界地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纵波速度扰动转换为密度扰动,并以此作为初始模型,再利用经过温度效应改正的地幔重力异常,最后在球坐标系下反演得到菲律宾海板块及其邻区岩石圈上地幔的三维密度结构(50 km~300 km).为了评估岩石圈上地幔温度与化学成分分布的差异性,本文采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横波速
在实际的工作中,航空重、磁测量常常是在起伏的航线上进行的,然而重、磁资料的定量解释方法一般要求测量数据分布在一个平面上,因此,这就需要将实测资料换算到一个平面上。向下延拓是重、磁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向下延拓是一个典型的不适定问题,需要采用正则化方法实现有效延拓,因此,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是重、磁测量数据向下延拓正则化方法研究中最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观测面和延拓面测量数据的Poisson积分
"陆态网络"的全称为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前身为中国地壳运动网络,一期建成的连续运行基准站有26个,至今为止已经积累了12年的数据.这些常年累计的数据形成的坐标时间序列和残差时间序列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致力于探讨怎样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主要过程有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判断、模型的识别以及模型的参数估计,并对所建立模型的拟合性和参数估计显著性等方面进行检验.
基于华南地区26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和SKKS波形数据,用最小切向能量法确定每个事件的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间延迟.计算结果表明,除四川盆地和雪峰山构造带外,快波方向一致地指向WNW-ESE,接近于绝对板块运动的方向.雪峰山构造带的NE-SW快波方向与造山带走向一致,意味着该岩石圈保持了早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所产生的"冻结"各向异性.四川盆地的岩石圈厚度比华南地块其他构造单元大,其
传统希尔伯特变换不能压制信号中高频噪声,且其滤波器在零点奇异.这两个问题使得传统希尔伯特变换在提取信号包络时存在困难.基于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低通希尔伯特变换的概念.低通希尔伯特变换不仅能够准确滤除高频噪音,且其滤波器在零点非奇异.通过对一实信号的处理分析,验证了低通希尔伯特变换能够很好地压制高频噪声,提取有用信号的包络,实现了低通滤波加希尔伯特变换的功能.在信号处理和工程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作为一个与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密切相关的物理学基本常数,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在引力实验乃至整个实验物理学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尽管两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为此竭尽全力,但G的测量精度仍然是物理学常数中最差的.2009年,采用扭秤周期法测量出的最新结果为:G=(6.67349±0.00018)×10-11m3kg-1s-2,相对不确定度为26ppm,是目前国际上相对精度优于50ppm的六个实
本文构建走滑和逆冲两种基本类型的地震,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系统的分析了介质的分层结构和横向差异对同震地表位移和位错模型反演的影响.然后,计算了流变结构的横向差异对震后粘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最后,本文计算了分层模型和横向非均匀模型对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地壳分层结构对同震形变的影响不容忽视,且随到断层面距离的增加影响愈大,而介质横向差异对同震形变的影响主要分布在靠近断层面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