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普通话声调获得研究

来源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语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wei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听辨实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68名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和46名佩戴助听器儿童的声调获得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植入人工耳蜗和佩戴助听器儿童在声调获得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单字调还是双音节声调,助听器组都显著优于人工耳蜗组。单字调获得顺序由易到难为阴平、去声、上声、阳平。双音节声调获得,"阴平+阴平"最容易,"阳平+阳平"最难。 偏误类型方面,单字调两组主要偏误都为平调;双音节声调人工耳蜗组基本偏误为平调加平调,而助听器组则各个调类都有。单字调成绩和双音节声调成绩显著相关。声调获得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人工耳蜗组的声调获得与声调识别相关,助听器组的声调获得与韵母识别、声母识别、声调识别、听觉康复级别、语言康复级别都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文以宁波方言为例分析元音产生中的舌运动机制。文章使用电磁发音仪收集了7位发音人的舌体发音点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平行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表面上纷繁复杂的舌运动材料可以成功分解出两个底层舌运动机制:"回缩及后举"和"前举"。语言学上元音高低、前后之对立均可以用这两个机制来解释。
关于汉语普通话的韵律层级结构,近年已有不少研究,提出了多种类似ToBI的汉语韵律标注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中的韵律层级标注都是基于听觉感知的,不能直接反映韵律产生过程的声学物理特征,而且听感的主观性也难以保证标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描述F0曲线产生过程的指令响应模型,从韵律产生的角度定量地考察汉语口语的语调构成,借助模型分析由F0曲线推导出短语指令的分布。研究表明,基于模型解析的短语指令和基于
近年来台湾的语音学及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1.语音学基础研究,2.音系学导向语音学研究,3.语音感知研究,4.数据库语音学研究,5.语音科技开发研究。传统语音学基础研究课题,包括从产制和感知看语意焦点、界限(含词、词组、音节、变调)对音段、声调和超音段的影响;从产制看塞音、鼻元音元音鼻化的跨语言现象,研究汉语声调及变调的处理;韵律与语音讯号处理;塞音听辨感知、声调的范畴感知、构音与听觉感知等。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