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皮肤癌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增生,主要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近年来,世界各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因此研究皮肤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预防乃至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石蜡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荧光等方法,以多种皮肤上皮性肿瘤、癌前病变临床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同一个肿瘤实验体系检测Wnt,Notch, NF-B和Stat
【机 构】
:
大连皮肤病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 116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癌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增生,主要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近年来,世界各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因此研究皮肤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预防乃至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石蜡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荧光等方法,以多种皮肤上皮性肿瘤、癌前病变临床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同一个肿瘤实验体系检测Wnt,Notch, NF-B和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探讨四条信号通路在皮肤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表达调控机制,为揭示皮肤癌发生发展中复杂的分子生物学联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恶性淋巴瘤伴鼻尖双手坏疽较为罕见,在患者皮损病理中仅见手部小动脉内膜增厚,管壁内见密集淋巴细胞样细胞浸润;下肢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密集淋巴细胞浸润。并未见到特征性的癌细胞,可排除为恶性淋巴瘤引起的皮肤浸润。本文介绍了一例恶性淋巴瘤伴鼻尖双手坏疽病例的病理,指出通过症状学诊断高度怀疑为冷纤维蛋白原血症,提醒在临床中应增加对此疾病的认识,积极寻找原发病,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红斑型天疱疮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下肢和戮膜很少累及。早期皮损类似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水疱常不明显,后于红斑基础上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浅表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疱壁易破,形成轻度渗出、鳞屑和结痂。本文介绍了一例红斑型天疱疮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例的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过程,指出本例患者红斑型天疱疮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几乎同时发病,可能都由体内免疫异常引
本文介绍一例男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了其化验结果,提出了诊治方案。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后即给予氨苯砜(DDS)100mg/天×7天,及抗组胺药(仙特明)及速立菲、叶酸、维生素B12预防贫血,皮肤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考虑为表皮下大疱性疾病,并指出用DDS 100mg/天(同时继续服用强的松龙40mg/天)×7天,无新发皮疹,且新发的原红斑、斑丘疹颜色逐渐变淡,水疱逐渐干涸结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此病毒具嗜神经和皮肤的特征,病毒进呼吸道粘膜侵人体内,通过血行传播,发生隐性感染,本文介绍了一例泛发性带状疱疹病例的体格和辅助检查结果,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The most common dermoscopic patterns in genital warts in males were exophytic papillary pattern andvascular pattern, which were presented in 34(81.0%)and 31(73.8%)of the 42 lesions respectively. A-mon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作者从2004年6月~2006年6月,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中药白癜风合剂治疗白癜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将观察结果进行了介绍。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病,表现为局限泛发性色素脱失。我国人群患病率约0.1%2%,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病因不明,有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神经精神学说,黑色细胞自毁学说等。本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用自制白瘫1号酊与白瘫2号酊交替治疗白癜风,本文将其结果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根据白瘫风可能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选药组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
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全新技术,某科于2007年8月应用XD-635AB型光动力(PDT)激光治疗仪治疗,资料完整的45例患者,本文将其进行了总结。
泛昔洛韦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喷昔洛韦,其对水痘带状疙疹病毒(VZV)有抑制作用。病毒胸苷激酶将喷昔洛韦磷酸化成单磷酸喷昔洛韦,后者再由细胞激酶将其转化为三磷酸喷昔洛韦,三磷酸喷昔洛韦通过与三磷酸鸟苷竞争,抑制HSV-2多聚酶的活性,从而选择性抑制疙疹病毒DNA的合成和复制。本文介绍了作者于2007年1月到2007年12月用泛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和疗效,认为对带
恶性黑素瘤是目前首位致死性皮肤肿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锐增态势,病死率逐年攀升。迄今为止,尽管人们在化学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因此,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势在必行。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探寻CD437对恶性黑素瘤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本文首先将CD437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应用MTT法比较CD437及ATRA对A375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