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植物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来源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化石在植物系统演化、植物地理和古环境演变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几年来中国新生代植物化石的研究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以下5 个方面:1)研究队伍增多,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植物化石群被发现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 年以来,中国古植物学家报道和发现了100 多个新种,仅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2011 年以来就发表了化石新种47 个,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中国新生代植物多样性的认识;2)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丰富和综合,荧光显微技术,CT 扫描,形态比较,形态解剖等方法和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系统古植物学的研究,植物化石鉴定准确性大大提高,比如苏涛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发现保存在叶片化石的鳞片结构,得以是化石准确鉴定为胡颓子属植物,2011 年以来,中国古植物学家发表的新种绝大部分是发表在本领域的学术期刊;3)越来越多的产化石的地层年代获得较为可能的绝对年代,大大提高了化石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例如通过对吕合化石植物群地层中火山灰的测年,确定吕合化石植物群的年代为33-32Ma,而吕合植物群中许多的现代类群已经出现,进而推论在早渐新世(33Ma)类似现代的云南植物多样性就已经出现,这个比较以前的认识提早了20Ma;4)在上述进展的基础上,古植物学证据在生物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利用利用古气候的重建,提出了季风气候演变与生物多样性演化的相关性假说,利用水杉,银杏和栎属等类群的化石记录重建了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古二氧化碳浓度;5)植物化石在青藏高原环境演变和生物多样性演化,特别是青藏高原古高程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一些关于青藏高原古高程的证据都是来自于植物化石,西藏南木林和芒康等地的古高程重建对于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花是被子植物的重要分类依据,也是人们赖以构建被子植物系统的关键证据。百余年来,Arber 和Parkin 为以木兰类为原型的被子植物系统成为人们长期以来的植物系统学实践的指南。按照这种学说,具有边缘胎座的对折心皮是最原始的。这种学说得到了很多学者和证据(包括化石)的支持。
短柄草族(Brachypodieae)有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和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um)两种模式植物,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雀麦族(Bromeae)和小麦族(Triticeae)的系统位置关系尚不明确。据此,本研究运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和贝叶斯推断法
蛇岛位于渤海,是辽宁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岛面积0.62 平方公里.蛇岛不仅以蛇岛蝮而著名,更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植被特征使蛇岛成为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驿站.植物区系作为一个地区植物科、属、种的自然综合体,不仅展现一个地区的植物全貌并且集中反映了该地区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环境要素的改变形成地区特有的植物组成.
小檗科(Berberidaceae)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是包含八角莲属(Dysosma,7 个种)、足叶草属(Podophyllum,1 个种)、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1 个种)和山荷叶属(Diphylleia,3 个种)4 属12 种的一个小类群,呈典型的东亚-北美东部(EA-ENA)间断分布,并在东亚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10/12)。因其根状茎中含有
第四纪气候波动对西北干旱区大多数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干旱区草本植物的影响,我们依据Flora of China 选取西北地区广布的脓疮草复合体-绒毛脓疮草(Panzerina lanat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采集27 个自然居群。
通过对采自山东的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首次发现裂齿藓Dichodontium pellucidum(Hedw.)Schimp.和粗疣藓Fauriella tenuis(Mitt.)Cardot 在山东的分布,同时这也是昂氏藓科Aongstroemiaceae,裂齿藓属Dichodontium Schimp.和粗疣藓属Fauriella Besch.苔藓植物在山东的首次发现,详细描述了裂齿藓和粗疣藓
杂交和多倍化是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并在进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的异源多倍化过程是新物种形成的主要动力和表型创新的重要来源。杂交多倍化常常会诱发基因组发生一系列遗传上和基因表达上的快速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基因组序列丢失和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上常有偏向某一个亚基因组的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及其潜在机制尚未达成共识。
Despite their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roles,soil microorganisms have long been neglected in investigations addressing parasitic planthost interactions.Because nutrient de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