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地体桑秀组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喜马拉雅地体侏罗纪的古地磁结果依旧一片空白,为了重建“大印度”北缘,厘清喜马拉雅地体与印度板块的构造古地理关系,更多来自喜马拉雅地体中生代以来的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仍旧特别需要。因此本文对喜马拉雅地体的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火山岩展开了古地磁研究工作。对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桑秀组火山岩古地磁结果与印度板块的极移曲线,由桑秀组火山岩古地磁结果观测到的采样区的古纬度与由印度板块极移曲线得到的期望的古纬度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由此推断至少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喜马拉雅地体和印度板块还是一个整体。由桑秀组火山岩古地磁结果限制的印度板块最北缘的“大印度”的北向延伸量并不显著。结合尚未发表的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古地磁结果,认为喜马拉雅地体晚白垩世期间相对于印度板块存在的约1500km的北向延伸可能是由于喜马拉雅地体的与印度板块在白垩纪期间发生北向裂离所致。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对华南白垩纪盆地沉积-变形、岩浆活动和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建立了华南大陆白垩纪六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并讨论了各个阶段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俯冲到岩石圈深部的岩石如何折返至地表历来是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地球动力学问题。对折返过程的不同的理解,造成了大家认识上的不同与争论。事实上,经过多年的野外时室内研究表明,我国秦岭-桐柏山-红安-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深变质岩的拆离折返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构造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机制。可以说,我国东部中生代高压-超高压造山带中超高压板片(岩石)的折返过程远比目前人们的认
会议
体波成像和横波分裂研究表明华北地区上地幔的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造成华北地区东部主要以拉张应力为主,该地区岩石圈厚度从西向东的明显较薄和一系列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同时伴随着新生代地幔局部熔融、侵入和上涌的过程,都或多或少反应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华北地区的影响.研究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可以研究华北地区的地质现象提供深部的地球物理证据.利用华北固定台网的宽频带地震仪
兴蒙造山带(IMDOB)隶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以来多期次大洋俯冲、地壳增生、多块体碰撞拼合、后造山垮塌拉张等阶段,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发展历史最长,构造-岩浆作用最复杂的一条巨型增生造山带,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利用锆石SHRIMP和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了二连浩特东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年龄为353到345Ma,表明该套混杂岩为代表的洋壳形成于早石
会议
为了更好地揭示南天山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与沉积过程,笔者选择了西南天山山前的铁热克萨孜剖面的新生代地层开展了磁性地层研究,确定不同沉积地层的时间,以揭示各地层时代并确定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限定西南天山在新生代构造过程.为了建立该区新生界的磁性地层柱,笔者在新近系地层中共设置采样点702个,采集样品2140块。样品的等温剩磁与K-T曲线结果表明其携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和少量磁铁矿。对样品进行逐步热退磁发现
本文在系统收集俄罗斯远东晚中生代火山岩资料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俄罗斯远东晚中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各阶段火山岩的特点和成因,并与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进行对比,为全面研究和探讨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依据。依据已报道的俄罗斯远东火山岩年龄数据,该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时代主要为171~98Ma,集中分布于137~98Ma。大致以110Ma为界,俄罗斯远东晚中生代火山岩可分
本文对阿拉善雅布赖山地区二叠纪火山岩结合锆石的透反射照片,选取内部无包裹体和裂隙的锆石颗粒,通过LA-ICPMS进行U-Pb定年分析。 研究表明,阿拉善地块以新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变质岩为基底。耿元生等和Dan等分别对其中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变质岩中锆石进行了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Hf同位素特征。其中,新元古代变质岩中锆石的Hf(t)总体位于2.0Ga和1.3Ga地壳演化线之问,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