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B promotes host transmiss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inhibiting autopha

来源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phagy 2015(第七届自噬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2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has emerged as a major nosocomial pathogen that is deeply entrenched in both health care facilities and the community at large by direct host-to-host transmission.Several virulenc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pathogen transmission to naive hosts.Immunodominant surface antigen B (IsaB) is a virulence factor that helps Staphylococcus aureus to evade the host defense system.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IsaB on host transmissibility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IsaB expression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transmissible MRSA, which showed increased inflammatory cytokine MIP-2 and enhanced colonization in infected mice.The wild-type isaB strain inhibited autophagy and augmented coloniza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THP-1 cells or mice skins compared to cells or mice skins infected with isaB deletion mutant strain.In contrast to the clinical MRSA isolate with the lowest IsaB expression, MRSA isolates with higher IsaB expression inhibited autophagic flux to survive and caused inflammation in THP-1 cells.Additionally, recombinant IsaB recovered the virulence of the isaB deletion mutant strain for host susceptibility to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 in vivo.Together,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IsaB may diminish autophagy to evade host degradation, providing IsaB as a suitable target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MRSA infection.
其他文献
土壤水分和氮含量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了一年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幼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和生理特征对不同水分和氮沉降水平的响应.水分处理为田间持水量的35%(W1)和75%(W2),分别代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处理;氮素每周添加一次,添加量为0(N0),5(N1),15(N2)g·N m-2·a-1,分别代表对照,低氮沉降和高氮沉降处理.经过50天的实验处理
生态资产是衡量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能力的指标,与衡量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GDP相互补充,两者共同构成了衡量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生产能力的完整评价指标,即综合生产总值(GIP,Gross Integrated Productivity).目前,我国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未将生态资产纳入到社会评价体系,造成部分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党
中国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土地围垦以及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中国海岸线上的人工基础设施修建日益增加,逐渐建成了中国的"新长城".这些硬基质构造改变了广阔的滩涂景观结构,将对潮间带群落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检验了以下假设:人工硬基质构造可以作为"跳板"促进岩石相潮间带物种在不同区域的迁移,并且促进中国沿岸南北种群的基因流,从而弱化原有的系统地理学障碍.
降雨-植被-水土流失的相互关系一直是黄土高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在2012-2014年监测5种典型植被(山杏、稀疏刺槐+绣线菊、铁杆蒿、须芒草、铁杆蒿+须芒草)和裸地的次降雨产流产沙量,分析不同覆被类型水土流失过程差异和降雨格局的影响机制.6种覆被类型的产流量次序为裸地>铁杆蒿+须芒草>铁杆蒿>须芒草>稀疏刺槐+绣线菊>山杏林,产沙量次序为
通过调查海南岛及粤西热带地区的8个样区的3种生境(荒地、林缘、林中)的假臭草群落物种、群落特征、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样区及不同生境类型下假臭草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假臭草群落中共有50科1 17属132种植物,以禾本科、菊科居多;其中外来入侵植物有27种,占总物种数的20.45%,以菊科最多达到9种.
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砍伐树木等)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影响流域水文变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如何定量描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对流域的管理、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定量区分两者对流域径流影响,特别是大流域区域(>1000km2)是研究森林水文影响的一大难题之一.对于小流域<1000km2)可以通过配对流域法、水文模型等方法比较精确的计算出来,但是对于大流域,由于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很
由于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生物残体难以获得,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的存在,定量算出历史时期动物的食物组成非常困难.本研究通过使用稳定氮同位素δ 15N数据计算出过去1200年内南海西沙群岛广金岛的海鸟食谱,并分析其变化原因.采自广金岛的一根长1m的粪土沉积柱GJ2,使用210Pb和AMS14C方法定年,拟合出年龄与深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底部距今约1200年.使用近红外反射光谱-三端元混合模型的方法计算出沉积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一直备受全球变化领域学者的关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之一,快速城镇化过程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带来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典型的快速城镇化的兰州秦王川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兰州新区的所在地作为研究区,以1995年、2000年、2010年Landsat TM和2015年Landsat OLI总共四期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以DEM及生成的坡度数据作为分类辅助因素,利用基于对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丹江口库区、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供水原则下,从水资源相对盈余的长江中游地区调出部分水量,以供应水量消耗巨大、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华北平原,从根本上缓解北方大面积地区水资源过度紧缺状况.随着中线工程的实施,水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丹江口水库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水库.因此,客观的了解整个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掌握水源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因植被物候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独立证据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候现象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被誉为是"地球的脉搏"和"四季的节奏",不仅是全球植被和陆面过程模型的重要参数,还是表征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的综合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