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

来源 :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第一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第二届全国颅颌面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带蒂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8月,临床应用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3~65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范围6cm×12cm~15cm×20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7.0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便,且血供可靠,蒂部相对不臃肿,蒂部较长,能切取皮瓣面积大,为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19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5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0.55±89.86)mmol/ 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34/34)、97.0%(3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介入处理方法。方法:对 113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行经皮经肝引流和置入金属内支架, 1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采取介入或其他非外科手段成功处理并发症。分别为: 4例发生引流管部分滑脱并盘曲于肝脏与腹壁之间,在CT扫描定位下或在DSA透视下用胆道穿刺针固定引流管肝内部分后拉直盘曲部分并在导丝配合下将滑脱部分推送入胆道系统;4例支架放置位置过低或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的 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以头面部、颈部、上肢和胸部的静脉淤血、水肿、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表现。常用的放、化疗效果 差,外科旁路手术创伤及风险大。下腔静脉常由于布-加综合征或腹部恶性肿瘤肿瘤直接侵犯、包裹、或腔内癌栓 形成,造成局部狭窄或闭塞,患者出现下腹壁、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男性患者甚至出现阴
吗啡用于预防术后疼痛易引起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安全。本研究旨在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更为合理的镇痛方法,在不降低其效果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建立紫杉醇诱发大鼠周围神经疾病的模型,研究NF-κB在紫杉醇诱发大鼠周围神经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紫杉醇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分别隔日腹腔内注射紫杉醇2mg/kg(P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共4次。建模前和建模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测量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第21天时免疫荧光法测定L4~6节段脊髓背角NF-κB的表达及星型胶质细
目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后处理功能强大和相对无创等优势,可清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为临床提供充分信息,现已被广泛认可并迅速推广应用,但研究报道多限于肝脏肿瘤、肝移植术前评价及或限于肝脏血管系统解剖的研究,对肝癌患者肝血管系统改变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关系虽有论述但缺乏系统研究和和实践。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肝癌患者肝CT血管成像与DSA图象,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动脉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检测哺乳动物类有核细胞DNA断裂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步骤、技术特点及其该技术在检测辐射所致的DNA损伤和修复、辐射生物计量学、辐射敏感性、辐射致癌分子机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从而为进一步总结其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
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化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性,同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MDR :Multi-Drug Resistance)往往导致化疗失败。如何实现个体化用药已成为肿瘤化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现有研究证实细胞内外的pH梯度差是影响药物进入细胞的重要因素之一2-5,13-15。肿瘤细胞外的酸性环境能阻断药物进入
目的:用带蒂唇粘膜(肌)瓣一期修复对侧软组织凹陷畸形,并观察效果。方法:根据患侧唇部软组织缺损程度,在健侧设计体积为1/2缺损体积的带蒂粘膜(肌)瓣。以唇系带与唇珠连线侧为蒂切开,用剪刀分离粘膜下肌肉组织并形成粘膜(肌)瓣。在凹陷侧粘膜做一个略小于粘膜(肌)瓣底面积长轴的切口,切开,用剪刀向深处分离出能够容纳粘膜(肌)瓣的腔隙。分离左右两侧切口连接部粘膜下软组织,形成一条隧道。将粘膜(肌)瓣旋转并
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我们收治4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ultiplesymmetricallipomatosis,MSL)患者,经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