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新品种“沈黄1号”选育报告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青6 号为母本、方山黄为父本,经6年12 代杂交选育,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 统新品种—“沈黄1号”。新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310 粒、秋295 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季为52 天d,秋季为42d。 2000~2003 年共繁沈黄1 号种茧927 千粒,平均比对照增产16.4%。2002~2007 年,进行了农村生 产试验,每千克种卵平均单产达到507.1kg,与对照青6号相比增产幅度达到13.5%。
其他文献
杀菌剂多菌灵作为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药物,研究其在家蚕体内的动力学分布,对安全合理用药及开发利 用家蚕资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使用不同浓度多菌灵溶液浸渍的桑叶来饲养家蚕,用紫外光谱法检测家蚕 中肠、蛹、蛾及卵期中多菌灵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多菌灵在蚕体内第一天到第二天内降解得很快,在蚕蛹中也 可以检测到多菌灵。因此,本研究结果为蚕蛹的安全开发和有效治疗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用天然毒素蛋白杀灭害虫是农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 角体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与蝎毒素蛋白基因(BmK ITa1)融合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明,通过融合表达策略构 建的含有蝎毒素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具有较高的蝎毒素蛋白表达水平。以家蚕和棉铃虫为供试昆虫,探讨蝎毒素蛋 白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经口添食含重组病毒表达的蝎毒素蛋白的BmN细胞液对不同龄期家
@@ 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高温 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昆虫的生理生态的过程,逐步成为限制昆虫分布、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 大量研究表明,在高温胁迫等逆境情况下,昆虫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爆发, 导致自由基增多,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羟自由基,以及由此衍生的有机过 氧化物自由基
会议
从家蚕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小型孢子Endoreticulatus sp. Zhenjiang,孢子形状为卵圆形,大小 为(2.9 ± 0.2) μm × (1.2 ± 0.2) μm,对家蚕的致病率较弱,半数感染浓度ID50为85,363。用特异性PCR方法扩增克隆其核糖体基因全序列,全长为4,432 bp,包括核糖体大亚基基因(LSU rRNA) 2,460bp,内转录间隔区(ITS) 187 b
通过现场缫丝调查发现,缫丝车速影响生丝洁净成绩,提高车速可以改善生丝洁净成绩。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lef-1 dsRNA 表达盒和neo 基因表达盒的转 基因载体pigA3-LEF-Neo 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蚕卵,经G418 和GFP 的双重筛选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获得了 转基因家蚕。对G6代2龄转基因家蚕接种BmNPV,结果显示转基因家蚕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下降了10%-30%,表明 转基因家蚕对BmNPV的抗性有所提高;对接种Bm
丝素蛋白因其良好的性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述了丝素蛋白的主要性能,丝素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采用常规平板梯度稀释培养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方式下(3000 kg×hm-2 亩有机-无机桑树专 用复混肥-TA,3750 kg×hm-2 有机-无机桑树专用复混肥-TB,与TA处理等氮的尿素-TC,与TA处理等 NPK的复合肥-TD)桑树根围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解磷细菌的数量,并对其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露地和盆栽桑树根围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约为95%左右。施肥90天时, 露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分析不同桑树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 探讨桑树多倍体诱变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桑树二倍体品 种与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获得的同源四倍体进行RAPD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桑树品系二 倍体间及与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间的RAPD多态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农桑8号和湖桑199号的二倍 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
探索柞蚕产卵量的遗传规律,对其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柞蚕新 品种582和宽青为对交亲本,分别配制F1和F2,利用主基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柞蚕杂交组合582×宽青产卵量是由两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占 43.84%,同时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多基因遗传率占5.81%,由于环境方差占有较 大比例,因此环境对产卵量的影响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