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岭南地区经方运用发展趋向

来源 :全国第十九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近30年岭南地区经方临床运用发展历程、规律特色。方法:对岭南地区经方运用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9年;第二阶段、1990-1999年;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并对各阶段论文分布、特征、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岭南地区经方运用研究1980-1989年为平缓期;1990-1999年为发展期;2000年以后为繁荣期。结论:经方在岭南地区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包括内、妇、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科等。岭南地区应用较多,且方法灵活、疗效卓著的经方有桂枝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泻心汤类方。
其他文献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伤寒论》六经辨治中脉症合参的思想和经验。其中仲景不但脉症合参辨病位和病性。而且脉症合参测病情轻重和病势预后,另外尚寓有多方面的辨证深义,蕴涵着极高的中医学思辨水平和成就,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
目的:探讨血瘀证在糖尿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糖尿病遗传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根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将2269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血瘀证症状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统计血瘀症状出现频率,并对2组中血瘀证频数及血瘀证症状总计分进行比较。结果:2269例患者中,有家族史者有44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9.57%
目的:运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状及其在证候要素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在前期文献、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7个中心15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专家对该病常见症状及其在相关证候要素诊断中的贡献度(权重)(均数、变异系数)的基础上,获取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状及其在证候要素
本文立足于,《伤寒论》,将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过程概括为九步曲,即归纳、鉴别、探究、融会、变通、制控、预测、结合、善后,并结合个人临床与教学心得进行了阐述。
天人相应观是理解伤寒杂病论的钥匙,人的五脏六府、三阴三阳分类、病愈日、欲解时等都可从天人相应去理解认识,因此,在临床上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对人体而言,天之四时六气阴阳,人有感受外邪的“感厅与“应”的差别,有“伤寒”外因与原有机体“杂病”的气、血、痰、癖等宿疾内因,因此,“诊病审因”是按照伤寒杂病论这一发病学出发,断病察机首要的依据,也是应予以遵循的临床思维方法。
中医学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历代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中医理论、临床、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熊曼琪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为我国当代著名伤寒专家、教育家、临床大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并留校,从师于著名中医学家刘赤选教授,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以及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形成了丰富而独到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上,根据经方
临床疗效是经方的生命力所在,临床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研究的主体。围绕诊疗方式、拓展范围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适应时代;紧扣病机,拓展运用;科学设计,评价疗效等研究思路。经方力专效宏,必然有其客观生物学基础。基础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的强有力支撑。围绕作用机制、配伍规律和加减化裁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以方应病;拆方依法,法依病机;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等研究思路。
《伤寒论》以六经将外感病分类,用阴阳概括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又将六经所属的脏腑经络与八纲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六经病发展演变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病情归纳为六经病中的各个证候。本文对《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简述。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其主要由最佳证据、医师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价值观三部分内容构成。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国际Cochrane协作网中医药系统评价、国内外《伤寒论》经方系统评价以及系统评价方法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概述。
《伤寒论》以一种极具思辨性的方式巧妙地将中医学基础知识和诊疗理论整合起来,以案例的形式行文,展示了“辨证论治”的临证思维过程,建立了辨证思维的主要模型。《伤寒论》中“证”的用法非常丰富,“证”以“症状”、“症状群”的含义出现,且具有“脉证分离”和“病证分离”的特点,为后世“证”字用法的演化和发展奠定了文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