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来源 :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一种具有多种血清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多种病症.目前,该病的广泛发生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危害与经济损失.2011年从辽宁省对以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病猪,应用细菌学和PCR检测方法确诊了副猪嗜血杆菌病13例,对确诊的病例应用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技术观察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总结提炼该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理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细菌学和PCR检测结果:在TSA和TSB培养基上可见圆形、灰白色半透明菌落;革兰氏染色大部分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个别呈两极浓染的球杆状;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周围呈现出明显的“卫星现象”;疑似菌株生化培养结果符合HPS生化特性。PCR扩增后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可观察到大小片段在822bp的DNA片段。以DL-2000DNA Marker为标准,可见待测样品与预期大小相符合。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主要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表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纤维素性浆膜炎以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为主;淋巴结和脾脏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出血性炎症;肺、心、肝、脑各器官表现为以纤维素和单核细胞渗出为主要特征的间质性炎症,肾脏呈现间质性出血性炎症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致病特征和建立病理学诊断方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犬纤维瘤(fibroma)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属间叶组织肿瘤此类肿瘤的分化程度高,其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硬度及颜色等均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肿瘤呈彭状性生长,生长慢,一般都具有包膜。常见的有纤维瘤、脂肪瘤、脉管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平滑肌瘤、骨瘤、软骨瘤等此类肿瘤要与纤维肉瘤鉴别诊断,纤维肉瘤其发生部位与纤维瘤相似,四肢皮下组织为多见。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细胞多呈梭行,异型性小,与纤维瘤
犬牙龈瘤(epulides)是指牙龈的局限性肿大,常与慢性刺激有关。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6版)中,认为牙龈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分为3型,即纤维性牙龈瘤、血管性牙龈瘤和巨细胞性牙龈瘤。肉芽肿性牙龈瘤和血管性牙龈瘤在组织学上非常相似,难以区分,常合并为一种类型,即血管性牙龈瘤。三种牙龈瘤临床表现相似。被覆上皮常发生溃疡,致使病变表层为肉芽组织。由于刺激常持续存在,各型牙龈瘤均易复发。对该病
宿主对抗细菌、病毒感染或组织损伤的一个重要的固有免疫反应是炎症复合体的快速激活.炎症复合体可活化caspase-1,caspase-1由前体45KD的pro-caspase-1切割成有活性的20KD和10KD的形式.活化的caspase-1可将pro-IL-1β和pro-IL-18的切割成成熟的IL-1β和IL-18.现在研究最多的炎症复合体是NALP3炎症复合体,各种刺激物均可通过溶酶体去平衡化
TSE(传染性海绵脑病)或者prion疾病,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神经疾病.许多哺乳动物可感染这种疾病.当感染时,在TSE致病因子先在淋巴组织中蓄积再传播到神经和大脑.许多研究将重点放在发现在TSE致病因子从感染部位运行到大脑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目前已经确定有几种重要的细胞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确定的影响疾病不同传播阶段的关键细胞可能成为治疗的突破口.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MNPs可能在TS
在PrP中16个氨基酸疏水序列VAGAAAAGAVVGLGG是蛋白中最保守的部分。这一序列的变异很少,疏水区PrP序列中没有插入或缺失。已有证据显示PrP的疏水部分是其他蛋白,如环境压力诱导蛋白1(STII)的结合位点,同时它调控了跨膜型PrP的形成且对细胞外侧PrP的分布很重要。而且,回文结构AGAA AAGA可能在疾病特异性的PrPSC-PrPc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含有这个序列的肽段是
戊型肝炎是一种动物传染病,除了宿主动物猪和鸡外,HEV从越来越多的动物如鹿、猫鼬、兔子和老鼠等中被分离鉴定出来。此外,在日本等国家相继发生了通过食物而感染戊型肝炎的病例。因此,掌握戊型肝炎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在公共卫生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研究室夏抗抗2007年曾对同一肉鸡公司屠宰鸡肝脏和肠道HEV抗原进行过检测,结果在115例肝脏样品中HEV抗原阳性率为91.30%,93例肠道样品中HEV抗原
鼠伤寒沙门氏菌能引起家禽和人类等哺乳动物的传染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为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株,并将其开发为适于黏膜免疫的活载体,本研究运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细菌的等位基因交换技术,将已缺失crp基因的SL1344株进一步缺失asd基因,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初步应用该缺失株为载体构建携带新城疫HN基因的重组菌株,为开发鸡新城疫的
鸭源性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是刘兴友教授2004年从郑州一养禽场发病的鸭体内分离的毒株,病鸭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和生长抑制.此后,又从该场发病鸡体内分离出相同毒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等,证明该病的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变异毒株,与GenBank上公布的12株IBV的基因全序列的同源率介于86.3%~93.7%之间,命名为鸭源性IBV ZZ2004株.鸭源性IBVZZ2004株在致病性上与国内
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某奶牛场奶牛陆续发生大批死亡,并随后有场内饲养的牧羊犬和鸭子也发生了死亡.为确诊死亡原因而进行调查诊断研究.在做场区环境卫生条件调查时发现牛舍内比较干净,通风良好,青贮窖、黄贮窖与牛场围墙外的臭水塘相距不到20m,青贮窖、黄贮窖的底部是砖铺就的,比墙外的臭水塘深2~3m,牛场主人反映在阴雨连绵时死亡率上升,笔者分析当阴雨连绵时臭水塘里的脏水可能会倒渗到青贮窖、黄贮窖中。该病病原
本研究通过构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早期感染宿主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为解析ORFV的分子致病机制及发现来源于宿主系统的抗病毒药物新靶点奠定基础,从而为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断与防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在对文库中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后,发现其中部分基因与乳酸脱氢酶功能相关。如果要明确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