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育课程实施小学“2+1”项目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体育课程,实施小学“2+1”项目的实践研究,正是教育部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目的是使少年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初步具备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技能基础。
其他文献
“科技馆亲子活动”应属于科技馆教育活动范畴,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提高家长教养能力为目标,依托科技馆展览教育资源,由科技馆创造一定的条件,以科技馆教育工作者为主导、与家长共同组织来馆儿童进行活动的一种科普教育方式。科技馆亲子活动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科技馆与家长积极互动、合作,双方的教育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为来馆儿童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全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是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有效形式。郑州科技馆自2006年开始,积极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在活动中我们以组织馆员、中小学教师及科技工作者设计并开展科技馆科学课为突破口,在实践中探讨科技馆科学课的“九加一”,“九”即九个性,包括探究性、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应用性、普适性、针对性、艺术性。“一”即一个结合点,找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课堂知识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随着2002年《科普法》和2006年《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的科技馆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规模和硬件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馆际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科技馆在社会中的科普作用日益突出。但是,随着发展,很多科技馆在“可持续”问题上遇到障碍,停滞不前,场馆客流量少,甚至门可罗雀。观察发现,科普展示内容的单调和陈旧,展示形式的单一和死
科技馆事业作为方兴未艾的公益事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一直是科技馆人探讨的课题。支撑常设展览的科普展品一直被当作科技馆的灵魂,但如何以其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更好发挥其作用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天津科技馆着力于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展教形式,拓展教育职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题展览亦称短期专题展览,它是科技馆展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常设展览、具有主题突出、展出周期短、选题灵活、题材更新快、时效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的一种展览形式,是常设展览教育内容的一个延伸和重要补充。实践证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主题展览独特的展示方式和强大的实效作用使其成为科技馆展教活动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许多国家进行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我国也进行了新的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外从事科学教育的学者经过研究论证也提出了新的理念。虽然科技馆科学教育有别于学校的科学教育,但这些理念仍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当前教育的主要理念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各国进行的课程改革基于本国国情、课程教育理念的变化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而定。我们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所进行的主题内容规划、形式内容设
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信息化建设中,选用无源超高频RFID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RFID应用系统。它以观众手中的一张RFID门票为基础,涵盖了教育、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以此增强参观者体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也为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做了有益的尝试。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广,从家中开启门的钥匙,到公交卡,乃至于个人身份证、火车票等,都可以看到RFID应用的例子。在中
本文通过对绩效评估和战略管理的目标、内容以及要素的分析,对比剖析了平衡计分卡(BSC)这一绩效和战略管理工具,提出了BSC在科技馆进行绩效评估和战略管理的意义,并以东莞科技馆为例对平衡计分在科技馆的实践初期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思想考虑两种目标定向维度的交互作用和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视角,研究体育课学习中初中生的具体成就目标定向型与多维动机的关系,为教师促进初中生体育学习动机提供信息,也为教育研究者全面理解成就目标定向型与体育学习动机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介绍了2003年某校进入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经验,通过实施“大体育课选项”教学方案,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将日常的“教研”与教师“进修”有机结合,建立起了以学习、实践、反思为特征的研修团队。通过专题学习、观察交流、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方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探索规律。实践表明,“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的组织形式不仅是体育教研方式的一次改进,而且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