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环境胁迫响应的桔小实蝇北扩趋势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果蔬上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南太平洋热带和温带地区。近十年多来桔小实蝇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暴发蔓延,给当地水果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且其种群有不断向北和更广泛地域扩散的趋势。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云南省的664份玉米品种进行了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锈病、纹枯病、鞘腐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等9种病害的抗性鉴定。659份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没有一份表现为高抗,抗性品种27份,中抗品种77份,中抗以上品种占15.778%,高感品种291份,占44.16%,中感品种71份,感病品种193份。642份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表现为高抗的177份,抗性
@@采用秋季玉米收获后不翻耕土地,翌年春季播种前,用旋耕机将玉米根茬打碎使其适于播种状态。播种时采用开沟平播法,垄作行距65cm,株距30cm,玉米品种为丹科2151、丹玉39。种植密度为51300株/hm2。一次性施入长效底肥,播种后用除草剂封闭。整个生长季不进行任何铲耥的耕作方式,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本研究就辽南瓦房店地区连续三年改变耕作方式条件下的玉米苗期及玉米吐穗、灌浆期的病害发生情况进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e)属鳞翅目草螟科(Lepidoptera:Crambidae),是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已知桃蛀螟的寄主植物有100余种,除幼虫蛀食桃、李、杏、梨、苹果、无花果、梅、樱桃等果树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蓖麻、姜科植物等作物及松、杉等林木。
@@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因子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木霉菌、抗生素和壳寡糖如果做为种衣剂的组分均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将此三种组分有机组配成种衣剂,最大限度发挥三者的优点,将大大提高复合型种衣剂防治玉米土传病害的效果和稳定性。本试验对木霉菌、申嗪霉素和壳聚糖复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玉米茎基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入侵生物通过改变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崩溃和功能衰退。本课题针对森林与水生生态系统,以相应的重要入侵物种松材线虫、紫茎泽兰、外来鱼类等为对象,从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入侵生物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崩溃和功能衰退的机制。
@@本课题围绕实时监测与有效阻止已入侵物种在我国进一步扩散蔓延的重要问题,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技术研究为核心,就已入侵有害生物的适生性区域与概率、风险生成模式与定性定量评估指标体系、种群扩散传播模式与大尺度监测进行重点研究,建立入侵物种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平台系统,提出其控制预案和控制标准,为防范其在我国的扩展蔓延与早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本课题围绕外来入侵物种逃避原产地天敌制约、致使突发成灾的科学问题,以已成灾的重大入侵物种(豚草、空心莲子草、椰心叶甲、烟粉虱、苹果绵蚜、西花蓟马等)为对象,重点开展以生物控制为核心农业入侵物种区域性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为重新建立自然平衡与制约关系、大幅度提升自然控害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将新入侵物种灭除在“萌芽”状态或狙击其扩散蔓延,不仅“功在疫区、功在当代”,而且“功在非疫区、功在千秋”。本课题重点以新近传入我国并暴发危害和已传入我国时间稍长并局部分布和暴发的10余种农林入侵物种为对象,重点研究了其发生扩散和成灾规律,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其紧急处理技术和环境调控新技术以及综合控制技术体系,并进行了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灭除、阻截和控制了入侵物种的危害和扩散蔓延。
@@本专项调查在选定有区域和产业代表性的特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及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等)的基础上,全面调查以各种方式传入我国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造成危害或有潜在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入侵的动物、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在系统收集、分析、加工、整理国外有害生物的科学文献和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区域多点普查与重点受损农林生态系统专项考察相结合方式,组织全国农林科技人员对我国外来入侵物
@@海南考察组首先确定海南重要潜在外来入侵物种排查对象与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考察对象。系统收集海南外来入侵物种相关资料,集中分析讨论,确定排查对象与安全性性考察对象。排查对象35种,其中节肢动物15种、病原微生物16种、杂草4种;安全性考察对象I3种,其中节肢动物5种、病原微生物5种、杂草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