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大理岩中的变形叠层石--同沉积地震活动的证据

来源 :1st International Palaeogeography Conference(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北京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地层单元,雾迷山组沉积时的原岩为灰岩,经后期成岩作用变成了白云岩.由灰岩转变为白云岩的过程中,部分原始的沉积构造无疑会受到改造或消失.虽然永定河流域雾迷山组中发现了一次大的地震事件记录,并且地震频率大约为20000到32000年,但剩存在白云岩中的沉积构造仍然表明雾迷山期的主体沉积环境从大地构造上讲为稳定性很强的边缘海环境.事实上,在地史过程中,雾迷山组也受到了其他地质作用的影响.在北京北部的昌平区桃峪口附近,雾迷山组白云岩就遭受到了印支期花岗岩体的入侵并发生接触变质作用,沿岩体周围的白云岩变质形成了大理岩.在桃峪口村北约4 km的地方(GPS40°15′46.57″N,116°26′21.66″E)即可见到出露较好的大理岩.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理岩中保留有完好的叠层石.这些叠层石的叠层构造总体正常或稍有不规则状,但有部分叠层构造出现了明显的变形.这些变形构造发生于叠层石灰岩成岩作用前,因此本质上属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SDS).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有多层,一般厚1至数cm ,期间的夹层则为正常未变形叠层石.这种现象表明,叠层石生长过程中,从沉积表面到几cm深度范围内,会受到多期复发沉积作用的影响.尽管从大的构造背景上讲,雾迷山期的沉积环境为宁静稳定的陆表海,但是,结合前人在雾迷山组其他位置中已经发现较多震积岩的事实,可以认为这些间断出现的变形的叠层石发生变形的原因是地震,并且很可能是一次主震及其之后的一系列余震所造成.因此,本文所述的大理岩中的这些变形叠层石为非常罕见的震积岩.
其他文献
印度阿里耶卢尔Uttatur群顶部的约490m厚的一套地层揭示了沉积物组成的两端元组分(即:硅质碎屑和碳酸盐)的混合沉积过程。尽管整体为进积层序,该地层建造从下而上,由开阔海陆架沉积向河流基底不整合转变,同时,被其他许多人命名为Trichinopally群,一直保存在与河口相关的古地理环境中。尽管其古地理环境稳定,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沉积物性质反复发生重大变化。沉积物沿着河口砂坝及其海、陆两侧的侧翼
火山系统是一个连接地内和地表过程的复杂系统。火山既是洞悉地球内部的窗口,也是认识地表沉积过程的载体。火山学主要研究以内营力为主的、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物质演变过程。沉积学主要研究在外营力作用下各种沉积物形成、搬运、堆积和成岩成矿过程。火山沉积学则是介于两门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火山碎屑岩石学是岩浆岩石学和沉积岩石学之间的边缘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火山沉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沉积学的研究范围涵盖火
本研究通过分析长江口及邻近陆架两个浅孔(YZE和CX38)的沉积物岩性、放射性核素210Pb及137Cs以及球形碳颗粒(SCPs)的分布,比较该区现代沉积物定年的方法.YZE孔的岩性和粒度变化反映了因1949、1954年洪水导致长江口南支主泓改走北港,从而使其口外堆积作用增强这一事件.137Cs和210pb比活度的显著下降以及由137Cs和SCPs获得的绝对年龄也与该河势调整事件吻合.210pb的
全球海平面变化通常被认为是潮坪碳酸盐岩旋回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很难用于解释温室气候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很小时旋回的形成。来自中国南方大贵州滩(GBG)早三叠世温室气候期的碳酸盐岩台地的证据显示,碳酸盐沉积物产能的多级有序的变化可能是这种旋回性的主要成因。在二叠纪末期之后生物复苏期间,大贵州滩内部海底生物的多样性较差,对环境变化甚为敏感。所以大贵州滩内部的碳酸盐旋回式沉积可能主要受海底生物生产能力变化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侏罗系中下侏罗统是一个多期的湖侵、湖退的过程.湖相碎屑岩和碳酸盐混合出现,可以发育在湖侵体系域(TST)和湖退体系域(RST).四川盆地侏罗系由下至上分为珍珠冲组(J1)、自流井组(J1)(东岳庙、马鞍山和大安寨段)、新田沟组(J2)(也叫凉高山段)、沙溪庙组(J2)、遂宁组(J3)和蓬莱镇组(J3).分别相当于国际地层组的下侏罗统"八道湾阶"和"三工河阶",中侏罗统"西山
三个大气循环系统,中纬西风带、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在亚洲东北部的气候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温室期三者的变化规律及对亚洲东北部气候的影响还不太清楚.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物对三个大气循环系统对温室期古气候的影响有较详细的纪录,本次研究选取松辽盆地晚白垩嫩一段1096.12m深处43cm长的连续岩心资料,利用灰度、XRF数据以及显微照片识别纹层,建立43cm长连续岩心的年一级的年代标尺,利用Imag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三角洲的动态分类中一种比较重要的三角洲类型,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的热点.根据驱动因素可将陆架边缘三角洲分为物源供给驱动型和相对海平面变化驱动型.珠江口盆地21Ma和13.8Ma时期具备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录井、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从地形、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三方面对21Ma和13.8Ma进行对比,对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21Ma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类型多样、成因机理复杂,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相研究成果,结合前人分类方案,首先根据形成时期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进一步,综合运用岩心、薄片、阴极发光、荧光薄片、扫描电镜、地球化学资料,对上述两类白云岩进行细分。其中准同生白云岩,可进一步分为云坪型准同生白云岩、澙湖型准同生白云岩与微生物白云岩。云坪型准
陆内中欧盆地(CEB)二叠—三叠系界线(PTB)地层为陆相红层.从岩性地层角度而言,该段地层顶部是蒸发萨勃哈环境下沉积的厚约30m的镁灰岩统(Zechstein) Fulda组地层,底部是不含蒸发岩的干盐湖系统中沉积的厚150-200 m的斑砂岩统(Buntsandstein) Calv(o)rde组地层.这两套地层组内都穿插末端河流体系,并且,Calv(o)rde组的河流流量大幅度增加.本文重点
我们在江西修水发现了一个出露连续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对该剖面的研究揭示在距离Pr界线之下0.8米处,也就是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相当于标准层型剖面的Hindeodus typicalis带)之底处,有一次大的海平面下降事件.在整个Hindeodus parvus带内,海平面保持低位,或偶有小幅度上升.但在该带下部有一次较大的海平面下降事件.海平面在Is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