滆湖水下光场性质的时空变化

来源 :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三江源生态文明专题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滆湖水下光场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于2009年5月到2010年4月,测定滆湖16个采样点水下有效光合辐射.分析结果表明:(i)在调查期间,漫衰减系数变化(Kd)范围为2.45~3.86m-1,平均值为3.58±0.11m-1;相应的真光层深度(Zeu)为1.11~1.88 m,平均值为1.29±0.05 m.(ii)随着水深的增加,水下透光率急剧减小,当水深为1.2m时,其水下透光率(LT)值仅为0.85%,特别是在夏秋季,其值会更低(iii)南部湖区、入湖河口和有草区的Kd值要小于北部湖区、敞水区和无草区的值,而Zeu和LT的湖区差异则与Kd相反(iv)不同季节的Kd值大小顺序为Kd(autumn)>Kd (summer)>Kd (winter)>Kd (spring),Zeu和LT也与之相反(v)与水化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光学成分(SS,Chl.a和CODMn)对LT,Kd和Zeu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建设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6.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所建立自然保护区中跨流域最广、湿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通过对格尔木市三江源建设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今后对待草原建设要做到加强草原建设体系,草原监理体系,成立专门机构,按照5000亩/人进行管护,杜绝唐镇牧民搬出、安多等县牧民迁人的情况发生,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落实和制定后续产
人工造林被认为是防治荒漠化、恢复生态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减轻土地退化危害,我国政府投入巨额经费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然而,长期实践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大规模人工造林措施,使植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荒漠化和土壤生态环境退化、实际上加剧了风蚀危害、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干旱缺水是制约全球植被类型的首要限制因素,也是制约植被修复的首要限制因子.我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大规模人
本试验是在围栏封育(EN)、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自由放牧(GU)等不同放牧强度处理下,研究三江源典型高寒湿地不同层次、年际间土壤水分、植物产量、种群结构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特征,得出:重度放牧(HG)、自由放牧(GU)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极显著,其处理土壤湿度同期均低于中度放牧(MG)、轻度放牧(LG)、围栏封育处理(EN),并且显著影响次年土壤水分.表层(0-10c
解决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是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只有实施产业与生态置换机制、建立区域互动机制、补充生态移民补偿机制、完善利益引导机制,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愈益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三江源的生态地位,认为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对青藏高原,而且对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具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第三部分分别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的主要生态破坏现象之一,它破坏土地资源,造成淤积、干旱、洪涝等灾害,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GIS技术支持下,以2008年为例,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研究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及其空间分布,并利用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评估了该区土壤保持的经济价值.研究表明,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为5.13×109
本文从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现状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的思路,紧紧抓住国家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好退牧还草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退化草地治理,加快草原植被恢复,全面开展牲畜暖棚等草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本文阐述了黄南州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生态移民,减轻草场压力,完善草原管护机制,进一步强化草原保护制度,加强牧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的建议。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植物多样性在草地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对草地的多功能性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研究植物多样性对草地大型草食动物种间关系的影响,需要从认识草食动物种间关系的形成机制入手.在东北草甸草原的实验结果发现,在无大型草食动物放牧条件下,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单一种类的大型草食动物(牛和绵羊)放牧条件下,与低植物物种丰富度群落相比
自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以来,我省进行了相关生态监测工作,水资源是三江源生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水资源监测为基础,分析论述了各水文要素近年来的变化并浅析成因,为掌握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情况提供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