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成形术”在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省第九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告“双孔”二尖瓣成形技术治疗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结果。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4月,18例病人接受此项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0月~9岁,平均(4.1±1.5)岁。均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其中前叶脱垂11例,前后叶脱垂7例;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果: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所有病人均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效果满意,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双孔”二尖瓣成形技术对于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蛇毒解离素(Disintegrin)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蝰亚科和蝮亚科蛇毒,含有精-甘-天冬氨酸(Arg-Gly-Asp,RGD)或赖-甘-天冬氨酸(Lys-Gly-Asp,KGD)序列,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因含有RGD或KGD三肽序列而能阻断依赖此识别位点的整合素(Intergrin)与其配体(含RGD序列的胞外基质蛋白)结合,而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活性:能抑制血管生成、肿瘤转移、血小板聚集及溶栓等,
高等真菌能产生大量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Albaconol是从云南省武定县的野生高等真菌-地花菌(Albatrellus confluens)中提取分离到的一个新骨架类型的化合物。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Albaconol作用于VR-1受体,具有动物体内镇痛作用,并能诱导豚鼠气管的收缩和脱敏。为探讨Albaconol的其它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以人肿瘤细胞株和小鼠移植性肿瘤为
Amonafide是被NCI选中进行深入研究的化合物之一,研究显示amonafide是拓扑异构酶II(TopoII)抑制剂,现已进入临床II期研究。由于其在人体内被N-乙酰基转移酶(NAT2)代谢成N-乙酰基amonafide,后者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等),影响了amonafide进一步的临床研究。R16等系列萘酰亚胺类化合物是由amonafide结构改造而得,其5’-NH2位点因为杂环
比较不同溶剂溶解的表阿霉素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小鼠瘤型S180及H22,分别测定不同溶剂(5%葡萄糖及0.9%盐水)溶解表阿霉素及卡铂时的体外抗癌作用并进行比较。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670,000位新发病人,为了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者不断探索药物作用机制,发现和研究新的药物。近年来,多西紫杉醇(docetaxel)作为一种半合成植物类抗癌药物被用来尝试治疗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开始探索docetaxel对胃癌的作用效果,期望为胃癌防治提供更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本文研究了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人胃癌中分化细胞株SGC-7901的
石斛(Dendrobium,nobile Lindl),属兰科植物,甘,微寒,归胃、肾经,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石斛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等功能,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等多种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扩张血管等作用。
常规化疗和放疗选择性差,肿瘤细胞不能被完全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即微小的残留灶,造成治疗失败或者肿瘤复发,成为免疫治疗的靶标。已经有许多表达在恶性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被证实。其中CD20主要表达在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及95%以上的NHL淋巴瘤细胞,是可以用来作为肿瘤定向免疫治疗的抗原。恶性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是指把自体效应细胞定向肿瘤细胞。虽然在很多肿瘤出现T细胞的浸润,但是通常他们在杀伤恶性细胞时
复发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通常表现出多药耐药性,包括对烷化剂的高度耐受。我们用17种人NB细胞(8株为药物敏感,Drug-Sens,其中7个在诊断时期获得;3株为中度耐药,Post-Chem,在化疗后获得;6株为高度多药耐药,MDR,在大剂量化疗后获得)研究GSH及其相关酶水平的改变与NB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手术中严重升主动脉病变导致的难以处理的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在心脏直视手术中遇到的严重升主动脉病变所导致的难以处理的出血的13例病人,对其作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均为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中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3例,合并有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冠脉搭桥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联合
目的:探讨单心室分隔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患者,女,20岁。自幼活动耐力差,并口唇青紫,体检发现心脏杂音。于2007年1月4日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单心室分隔术。结果:术后辅助呼吸21小时,心功能稳定。曾一度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应用可达龙静脉注射后稳定。术后第4天转出ICU,第6天停用多巴胺,第15天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Ⅱ级。结论:单心室量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约占先心病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