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后板厚薄现象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印制电路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公司内层PCB压合制造的控制能力,通过设计方面的优化,提高压合出来板厚达到理想品质,为公司生产品质提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总结了影响板厚的因素,依次为残铜率、内层板铜厚及树脂种类。如能将上述因素对照变化率表予以修正,板厚可轻而易举的控制在10%以内。残铜率若不为表内的基数时,如:35%、50%、25%,a.75-100%之间一律以75%计算;b.50 -75%之间一律以50%计算;c.25-50%之间一律以25%计算;d.25%以下以25%计算.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了镁纳米线,并研究了镁纳米线的制备工艺,提出了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特定的蒸发温度和沉积距离下,可以制备得到不同尺寸的镁纳米线。随着蒸发温度和沉积距离的增加,镁纳米线随之变得更粗更长,并最终转变为镁微米颗粒。根据实验结果,本文绘制了一个镁纳米线在不同蒸发温度和沉积距离下的分布图。同时我们还发现镁纳米线是沿着[1120]这一晶体学方向生长,并提出了镁纳米线沿着[112
采用阴极等离子液相沉积在镍基高温合金上制备了外层具有多孔结构,与合金基体结合的内层为致密结构的γ-Al2O3涂层.测试了电解液的C-V曲线、粘度及电导率,利用SEM/XRD分析了不同沉积电压下制备的Al2O3涂层的微观形貌及相组成变化规律:添加水溶性高分子使电解液的粘度增加了131.3%,并对涂层微观形貌影响显著;在120 V-150 V范围内制备的Al2O3涂层中γ相含量高达90.58%以上.对
热处理和表面改性技术被认为是机械制造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等离子体表面工程是以等离子体作为工具并以工程技术的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特定的处理或改性。由于等离子体特征参数变化范围大,温度可以从室温到上万度高温的变化,同时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带电或不带电的活性粒子;这些使等离子体表面工程呈现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利用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可以实现金属表面清洗、表面强化、表面沉积等诸多的表面工程技术,制造出性
会议
多弧离子镀超厚涂层长期具有沉积速率和涂层质量的限制,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大型Φ155型弧源高速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Cr/CrN多层超厚涂层.对Cr/CrN多层超厚涂层性能研究表明:与电镀硬铬超厚涂层相比,Cr/CrN涂层平整致密,涂层厚度可达42 μm;沉积速率较传统弧源提高2.6 ~4倍;对厚度比进行调整,摩擦系数由0.24降至0.19,显微硬度提升23.3%;增加轰击时间,超厚涂层膜基结合力在55
近年来,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CFRM)因其良好的韧性,耐高温性,抗腐蚀性,高比模量及高比强度等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碳纤维与部分金属间的相容性与润湿性较差,严重限制了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此,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成为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碳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程度及其承力方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究表面电沉积金属化碳纤维的断裂过程对研究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会议
本文针对热处理技术中,对金属材料的"处理"开展的多,对"热"的技术介绍和开发相对较少的"重冷轻热"现象,突出介绍了金属热处理技术中的"热"科技及其与节能环保的关系。"热"对材料热处理的过程是一种能量的赋予,是材料相变需要的能量。但是现在在热处理的"热"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文中介绍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文中还介绍了两种其他能量方式,同样也取得了热处理的效果。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热处理新
随着军用新材料向功能化、超高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性能及多功能的军用新材料对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具有极大的需求。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可制备出满足部件不同表面特性需求的多种功能表面改性层,即在不改变原有部件基体材料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在部件表面进行离子注入、离子氮化、镀膜、微弧氧化等技术手段,可赋予部件所需的防腐、耐磨、抗氧化、电磁屏蔽、光电光热转换等全新的表面特性,从而提高部件的使用
离子渗氮是将工件置于辉光放电的真空炉体内,以工件为阴极,炉体内壁或另设金属板作为阳极,容器内通入稀薄的含氮气体,在直流高压电场作用下,使气体原子电离成离子,离子以高速轰击工件阴极表面,并在工件表面失去能量被吸收,向内部扩散形成渗氮层的过程.离子渗氮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离子的溅射作用对工件进行加热,处理温度范围广,可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离子氮化,因此处理后工件变形小.(2)可通过控制氮气和氢气的比例
类金刚石可以适量掺杂而得到低残余应力、耐摩擦、耐蚀和良好导电性的涂层,在燃料电池双极板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引入描述非晶结构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分析掺杂类金刚石的结构与成分式特征,提出设计及制备具有耐腐蚀、较强导电性和较好力学性能的掺杂类金刚石的成分设计方案。
本文针对聚四氟乙烯射频介质基板材料,制造通讯用射频多层印制电路板的粘结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对粘结片材料的选择、以及本体粘结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各类通讯用射频印制板,尤其是聚四氟乙烯类介质材料的运用,在原有对印制板之单、双面制造要求的基础上,越来越向射频多层化电路板制造方向迈进。这种射频多层印制电路板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多层印制板,由于其层压制造之特殊性,对层问重合精度、图形制作精度、层间介质层